在农村吃席是大事,要么是结婚,要么是生娃,要么是考上大学,要么是归天。
也不是一两顿饭解决问题的,正席前面一天就基本都赶过来了,连摆三天。
第一天预备席,帮忙的,杀猪的,搭棚的,附近亲戚,周边邻居就已经够摆上五六台,小孩子们桌前屋后跑个不停,高兴了吃几口饭,不正经吃饭也不用怕,随时都有吃的。
帮忙的都是自家人,大伯是大厨,二伯负责帮厨,三伯烧得一手好大锅饭,四伯是都管,五伯号召大家打牌,我爸忙着摆桌子,七叔赶紧上菜吆喝大家上桌吃饭。
第二天是正席,一般是中午,上午鞭炮就会响起来,有窜天猴,春雷,万子鞭。十里八乡都知道了,外乡人以为我们这是集结号,一会来了二三十桌。
当然也有一些乞丐,送一条红绸子贴墙上,嘴里念着“恭喜发财”。都管递上烟,给他一张条凳摆上三个碗,两荤一素,他们便慢慢悠悠吃起来。
很多亲戚平时很少聚,趁着吃席的时候一堆一堆的说着话,男人们早聚在一起打牌赌博,孩子们在翻找着小鞭炮,狗狗们也聚了十几条,我闻着你你闻着他。
上菜了,头菜、粉蒸肉、扣肉、鸭钵子、鸡钵子、清蒸皖鱼、大肘子、牛肉火锅、羊肉粉条、肉丸鱼丸、鱼糕...,都是平时想吃吃不到的。
酒,一般就是乡下的粮食酒,你给我倒一杯,我给你倒一杯,互相吹着牛,笑着眯着眼睛一小口一小口的喝下。推杯换盏之间,整个堂屋已是烟雾妖娆,好一派祥和热闹。
下午远方的客人陆陆续续回去,近一点的都还在,开始搭棚看电影,小朋友早就搬好了椅子等着看,大人小孩挤成一堆,看完一部喊着又上一部,大人打牌的打牌聊天的聊天,到最后就是几个小朋友在电影前面群魔乱舞,互相追逐,不知道玩到多晚...
第三天,客人还剩不少,吃过早饭陆续各回各家,撤棚的撤棚,收拾碗筷的收拾碗筷,大厨也把办席装备打了包。我妈定是站在门前路口相送,嘴里好念叨着“都住几天呀”“今天就在这里打牌呀”“吃了午饭再走啦”
小伙伴也依依不舍,快乐的三天吃席时间,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