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位妈妈在面谈时问:“我现在每天会让孩子玩半小时的ipad,但总感觉她好像每次都玩不够,这样子她玩了又不能得到满足,会不会老惦记着玩ipad?以后有时间了就会拼命玩ipad来补偿?”
我问:“既然你有这样的担心,那是否有可能不给她限制时间呢?”
妈妈连连摆手:“那肯定不行的,那她绝对会一直玩一直玩,所有时间都用来玩ipad了,也不学习了,眼睛也给玩坏了,肯定不能这样。”
我接话:“哦,不限制玩ipad的时间,你会担心孩子就一直玩,不会停下来。”
妈妈说:“肯定的,她那么爱玩游戏,不能不限制时间。”
我说:“听上去你很为难,限制时间怕孩子没有满足,心里一直惦记着;不限制时间,又怕孩子会一直玩,没有节制。”
妈妈苦恼地点头:“是的,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听上去确实是的,似乎对这位妈妈来说,陷入了一个两难的选择。联想到生活中,这样两难的处境可能是我们每个家庭都面对的。现在电子产品那么多,游戏、短视频等又那么丰富,对孩子的吸引力很大,搞得父母们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孩子玩手机、玩电脑的事情了。
那么父母们为什么会这么为难呢?
我女儿今年二年级,从一年级开始,她就有一个自己的专属ipad,甚至只有她知道锁屏密码。我对我女儿的要求跟这位妈妈一样,每天只能玩一次,每次不超过半小时。我把要求传递给女儿后,开始的时候,我有时会盯一下,超过半小时了我就会提醒她。然后她会说,妈妈,我把这个看完就不看了。我说,好。而现在,我就不盯她了,每次都是她自己打开,自己结束。我偷偷地观察过几次,她每次都算是蛮遵守规则的,偶尔超过,基本也是在40分钟的样子。周末的时候,有时她一天会玩两次或者三次。面对这样的情况,我选择了视而不见。
对父母来说,其实我女儿这是不遵守规则,没有按父母的要求来做。而我竟然觉得这样也可以,不想把它上升到不诚信的高度来。因为我相信我女儿能够自己管理好她玩ipad的时间,哪怕她周末多玩两次,也是有她的原因的(或者是太想玩了,或者是好无聊等等)。我是一个很慈母的人,就随她去了。然而我知道,如果我监管的很严,她是能够完全按着我的要求完成的。
所以,我不担心她会觉得自己没有玩满足,也不担心她多玩了几次就会成瘾一直玩下去,更不担心她的诚信问题。对,这才是关键:限制或者不限制时间,其实都可以,重要的是,你是否相信你的孩子。
我问这位妈妈:“孩子跟你说了她觉得没有玩满足吗?”“没有,是我这么觉得的。她会看还有多少时间,然后计算玩哪个游戏合适,结束了就把ipad给我了。”我听上去孩子很棒啊,非常知道如何有效的利用时间,而且也非常自觉地遵守规则。妈妈的担心纯粹是妈妈自己想象出来的担心。
我想,这位妈妈需要反思地是,为什么我这么不敢相信孩子呢?如果没有我的管束,孩子真的会自甘堕落吗?为什么我觉得自己是进取的,而不相信孩子也是进取的呢?为什么我觉得孩子没有自制力,不会为自己着想呢?
回到妈妈担心的另一方面,如果不限制时间,孩子真的会一直玩ipad吗?也许会,因为心理学上有暗示效应。那么,父母们知道问题在哪了吗?所以,如果你相信孩子能非常棒的管理自己,暗示效应也会同样起作用。
相信孩子,因为他和你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