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时候有一个好兄弟,喜欢唱歌,参加了很多比赛,结果有好有坏,大学也就一直坚持着,当然我的这位兄弟比较清楚自己应该不会为歌手为业。
后来,他做了一件我认为很疯狂的事情,那段时间天天躲在工作室(我与他一起组建的一个工作室),倒腾着那些录音设备,门窗全闭,一个人在里面没日没夜的录歌,我呢偶然去工作室给他送点番薯干与茶叶蛋,怕他吃不消。
突然有一天这哥们兴奋打电话给我:“立占兄,我歌录好了,我要出专辑了。”“什么大碟啊,拿来听听。”细聊之下,才得知那几天他把自己关在工作室里面,是在把自己的歌录到光盘中,自学录音软件,自己编辑,自己做后期。
我曾看到过他为了一段声音编辑可以整整折腾上一天。他还告诉我他要在学院门口卖他的专辑,叫我一定不要忘记来捧场,后来由于其他事情没有去成,不过据他反应:“当时就是有人质疑怎么跟原唱差不多,会不会就是原唱。”他也没有去争辩,结果就是他的专辑没有大卖,他的名气没有狂风暴雨般席卷学院,那一堆专辑到毕业积了厚厚的一层灰,但记录了他的热血青春,还有对于唱歌的热爱与执念。
虽然专辑没有大卖,但是他还是照例录歌,每次录完之后就跟我说这段剪的怎么样,我只好不懂装懂的点点头,后来我们的工作室每天就是放他的歌,直到毕业,我一个人在工作室听他的歌(他比我早一年毕业),最后我也毕业了,我带着他曾一次性发给我的很多歌,开始进入教师这个行业。
我的兄弟对于音乐的热爱,并没有让他像偶像剧像选秀里面的人物那样改变了人生,从此飞黄腾达。他的生活没有变化,还是简单平凡,但是那份热爱,我想应该是他心中的圣地,关乎他的灵魂,不在乎要到达的目标,不在乎可以看到的生活是否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之前看到一句话“热爱让平凡变得不凡”,十分激动,觉得热爱应该要有方向,所有实现,让生活变得不凡,取得平凡阶段不能取得的成果,但是很多时候热爱只是一种状态,一种持续的狂热,是一团火,把索然无味的生活点着,尽情燃烧。它无关最终可以达到哪里,如果真的达到了哪里也只是一段意外的旅行罢了。
我想和这位兄弟一样,我心中也有一块圣地,那就是对于教育的坚持与热爱。用文字来记录我的教育生涯。虽然文字还不够有力充满无序,虽然我的教育生活充满鲁莽、稚嫩。
毕业那年我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那时看的书写的字,受于外力,不全自我,更多要去完成各种评价,成为一个标准的体制者,我始终感谢体制,它让我知道最初的路怎么走。后来立志要成为一名专业从教人员,因为人人都说你要专业,这样工作才有成效,你要去看书更多的书更专业的书,你要写反思那些可能我以后一遍也不会去看的反思。我也要感谢专业,它帮助建构我的思维。
现在,我想成为一个体制之内的专业兴趣者,不是工作狂而是兴趣狂,兴趣者就会少一点对于结果的渴望,把时间留在过程享受中,也无意于以后我会怎么,我有怎样的路途,我把热血献给现在所从事的职业,燃烧我的青春。当然如周国平所说,在你坚持兴趣的路上,有很多看到的东西产生,那些只是副产品。
而庆幸的是,你和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了,平凡不平凡又何关系。
所以热爱我的热爱,无所畏惧,不然青春年少的时光要拿来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