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学习由背诵《陋室铭》和《秋词》导入,从他的《秋词》中对秋天的赞美,《陋室铭》中所表现的身处逆境的坦然自安,让学生感受刘禹锡作为“诗豪”诗作的风格。学生齐读诗歌标题,通过划分节奏来理解题目的含义,理解酬赠诗的形式。
酬: 酬谢。这里指用诗答谢。
乐天:白居易(号:香山居士)
扬州:地名 席上:酒宴上
见:①表示被动/②对我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的一首酬赠诗,又称唱和诗。唐敬宗保利二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在回洛阳途中,与刚离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在扬州相遇。两位神交已久的诗友初次相见,喜不自言。在酒席上,白居易做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从诗作可以看出,白居易诗歌的格调是消极悲观的。刘禹锡则编写了本诗作为回赠:
这首七言律诗虽然感慨万端,却始终保持明朗高亢的格调,有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首联紧承白居易诗的尾联,概写自己23年无罪而长期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愤激的基调。“凄凉地”三个字举重若轻,一语带过了多少艰辛,“弃置身”三个字点明是被放逐,被抛弃,字里行间表达了无限的辛酸和悲凉。虽没有直率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让读者感受到是长期谪居的激愤心情。
颔联用了两个典故,写被贬归来的感触。典故“闻笛赋”表达对当年参加政治改革的诸多已故友人的怀念;“烂柯人”表达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自己孤身归来,惆怅之情油然而生。通过对受害战友的悼念以及自己回到故乡竟然恍如隔世的情景,物是人非之情进一步深化。
颈联对比了自己的沉沦与新贵的得势,诗人的激愤之情达到了顶点。格调从沉郁中振起,抛开个人悲苦,表达了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千古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充满哲理意味,尽显慷慨激昂的气概。“沉舟”和“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而“千帆”和“万木”则比喻在他贬谪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本是刘禹锡感叹身世,但客观上又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意义就不仅局限于身世之感,而是景,情,理相结合,表达出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末了吧,新生的事物必然有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的道理,富有哲理意味。
尾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看似平淡,说的是酒席,实为点睛之笔。“长精神”三字,是全诗的诗眼,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又表达共勉之意,表示并不消极气馁,要重新投入生活,自勉自励。
刘禹锡的诗文常以表达哲理见长,他那身经危难,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顿挫,豪气奔放中有几哲思。千古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跳出了个人遭遇与恩怨的藩篱,表现了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这两句诗无论古代还是今天,都成为人们用于自勉,鼓舞人心的激励性话语,鼓励人们用乐观的精神看待社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