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喜自渡

晚上洗漱的时候,脑子闪现出“悲喜自渡”这个词,嘴里咬着牙刷在书架上找出处。人生无论是悲伤还是欢喜只能自渡,他人难悟。这是季羡林用98年总结的人生感悟,第一读季羡林的书还是在上大学,一个人人民路的新华书店闲逛,随手翻了本《清华园日记》,书里的语言轻简又活泼,俏皮又真实的句子也层出不穷,很是对我胃口。作者居然是季羡林,很惊讶,这没想到如此重量级的大师,回忆往事的文字这么贴切,想都没想就买下这本书,从阜阳一直带到了黄山。

一不小心又跑题了。说回“悲喜自渡”吧!简单点说就是开心和不开心的自我处理,我一直认为这点做的最好的应该苏东坡,有关他的故事就不细说了,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看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完以后可以给你一个好心情,认真读还有可能升华一个层次的人格。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是懂得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困于很多人和很多往事之间不能自拔,我曾经认真的思考过这种状态,就好像是掉进了烂泥潭,恶臭就不说了,越挣扎就会陷得越深,直到绝望等死。死都死了还怎么能悲喜自度,不想死的就得自己寻找自救的方法,十个人自然会有十种方法的,真要深究的话,可以开个研讨会,邀请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只怕到时候会有不少人亦步亦趋吧!归根结底还是需要自己反省自躬,再多一些时间,心的容量大了,自渡也就没有问题。

再高一层次的就属“悲欣交集”,这是弘一法师临终前3天留下的遗言。不往众生安乐的高处说,就说简单的个人,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这不正是单个个体的一生吗!如果不能在悲喜中自渡,怎么才能接纳人生的悲欣交集呢!不管是季羡林的“悲喜自渡”,还是弘一法师的“悲欣交集”都需要各自特定的人生经历,起起落落,在经历中感悟,又在思考中实践,用生命给我们传达生活的哲理。

记得年初的时候,陪老张去临安提车,大巴车摇摇晃晃的走了四个小时到临安,晚上我们决定去杭州,一路饶有兴致的折腾,到杭州已经11点多了,晚上安顿在西湖边上的酒店,临时想看于谦祠,两个人在孤山龙井路上走了半个多小时。兜兜转转半天,走到苏堤上,凌晨的西湖很冷,特别是湖风,一阵风来,裹着长款羽绒服的两个人,冻得不由发抖,还偏偏要往湖边站,城市的灯光映亮着整个湖面,灰黄的湖面像极了黑白照片,寒风中的人冻的看不清西湖,但是大脑却是异常的清醒,清澈的湖水让人糊涂,而月光和灯光映照的模糊的湖水反而使人明了,毕竟站在水边,生死就是一念之间而已,“悲喜自渡”和“悲欣交集”都丝毫不在话下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小时候,一颗糖的喜悦,都想与人分享。一个石子绊倒的疼痛,也去寻人诉说。 都说快乐与人分享,成了两份快乐,痛苦与人分...
    夕聆雪阅读 6,646评论 7 28
  • 01 打开微博,看到一个博主这样写道: “谈不上是多难过,就是不快乐,没有期待,不温不凉,无悲无喜,一无荒芜,悲喜...
    抱着幸福阅读 2,642评论 3 4
  • 上次写《悲喜,自渡》时,我还不曾读过真正的《悲喜自渡》,只是借了它的名,作了一篇与它无关的文。为了避嫌,我还特意把...
    时间_断点阅读 3,456评论 2 9
  • 季羡林的散文集《悲喜自渡》里,记载了一段经历。 他六岁那年,离开了故乡,离开了父母亲,到济南叔父那里上学。 那是他...
    11山山阅读 4,322评论 5 45
  • “悲喜自渡”,原是一本书的名字(季羡林的散文集)。关于它,网上还配有一番释义——自己悲伤欢乐的缘由只有自己能懂,别...
    时间_断点阅读 4,589评论 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