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尽管变态连环杀手在古罗马时期那会就有,但是在美国的犯罪研究领域, 「白城恶魔」霍姆斯,绝对算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现代连环杀人犯」第一人,因为他的作案方式,是真正具有工业时代特质的谋杀。
1888 年秋天,当神秘的「开膛手杰克」,还在伦敦夜幕下中幽暗的街巷里寻找「猎物」时,年仅 27 岁的霍姆斯,已经在芝加哥的黄金地段买下了一片土地,准备建造一座属于自己的「杀人城堡」。
在霍姆斯的设计中,这个杀人城堡从外表看只是一家普通的旅店,但里面却是一座设有机关陷阱、暗道、刑房、解剖室、熔尸炉的「杀戮工厂」,专门用来虐杀他感兴趣的目标人群——就是那些独自来到芝加哥的、年轻的外乡姑娘。
霍姆斯的杀人工厂从表面上看,只是一家普通的旅店
恶魔总是擅长「实现梦想」——这座杀人城堡真的建成了,而且「经营」了一年,死在里面的人数,据说超过 250 人。
关于这些惨案,我们稍后再谈,首先,我们来看看这座「杀人城堡」的总设计师——亨利·霍华德·霍姆斯,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能在芝加哥黄金地带建房开旅店,你可能会觉得,霍姆斯一定是个心理变态的富二代吧?
还真不是。
按今天的眼光来看,霍姆斯的崛起过程绝对算得上屌丝逆袭。
他来自小地方、出身平平,带着学霸气质,思维敏捷、精力充沛,1886 年独自来到芝加哥打拼,拿着医科学院的文凭,成为了一名普通的药剂师,他工作踏实勤勉、任劳任怨,但骨子里不甘平凡,他广交朋友、为人谦和,而且很有创业头脑,对资源整合、渠道变现的逻辑理解得很透,30 岁之前就完成了「阶级跃升」、富到了可以买地盖楼的程度,实在是令人佩服。
但这些表象之下的霍姆斯,有着阴暗的另一面,事实上,在建造杀人城堡、正式成为「连环杀手」之前,霍姆斯早就开始和「死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发迹完全是靠「死人财」。
一切还是要从他的童年讲起。
霍姆斯原名赫尔曼·韦伯斯特·马德盖特,1861 年生于新罕布什尔州的一户普通人家,是家中的第三个孩子,他出生正赶上南北战争,虽然新罕布什尔远离交火前线,仗打不到他家,但乱世之下人心惶惶、经济紧张,家里的日子很不好过。
他父亲是个酒鬼,每天就是吃饭喝酒打孩子,为了不让他们挨打时叫出声,他用浸了煤油的抹布堵孩子们的嘴。而母亲是个虔诚的教徒,对酒鬼丈夫没办法,只能把孩子们锁在壁橱里逼他们背《圣经》、向上帝忏悔。希望以此感动上帝,帮他们家解决家庭矛盾。
这样的童年,不要说感受幸福,光是活着就已经耗尽了霍姆斯的全部精力了。
我们知道,要培养一个变态杀人狂,原生家庭暴力是第一道程序。但这还不算完,小霍姆斯很快又经历了第二道:校园霸凌。
学校里有几个熊孩子总是欺负他,特别是当他们知道霍姆斯特别怕人体骨骼模型,就把他骗进学校的医务室,然后将他硬按到骨架模型前、逼着他和那骨架亲热,有一次甚至把他锁在医务室里面,要让他和骨架「单独相处」一整夜。
那天晚上,霍姆斯在医务室拼命大喊、哭闹,但就是没人来救他,他精疲力竭、蜷缩在角落里,借着月光看着那副白森森的骨架,心中渐渐起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第二天早上,当校医上班打开门时,霍姆斯看着屋外的阳光,感觉恍如隔世。他沉默了一整天,没有和任何人说话,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
后来,不可思议的变化发生了:每当霍姆斯感到委屈、伤心、烦躁的时候,脑海里都会浮现出月光中的人骨,有几次他甚至偷偷溜进了医务室,就为了凝视、抚摸那个曾经令他感到无比恐惧的骨架,好像只有这样,他心中的某些伤痛才能得到平复。
从那开始,霍姆斯对人体的构造,产生了一种近乎痴狂的迷恋,很快,他不满足于只摸一摸人体骨骼了,为了接触到真正的血肉与器官,他开始尝试虐杀野兔、野猫一类的小动物、将它们分尸,从中感受着一种莫名的快感。
年满 16 岁后,霍姆斯离开了寄宿学校,在费城当了两年教师,后来还打过许多零工,但无论干什么都坚持不了多久。普通人的那种安稳平淡的生活对霍姆斯似乎毫无吸引力,他心底一直有一种强烈而扭曲的渴望:他想拥抱死亡的气息,他想整日与尸骨、血肉为伴。
终于,1882 年,他放弃工作,考进了密歇根大学的医药和临床医学部,开始在那里的解剖实验室里进修。
霍姆斯天资聪明、而且非常勤奋。学医期间,他在解剖实验室里经常一泡就是一整天,老师认为他是个完美的优等生,但绝想不到,这家伙学医的目的,压根不是治病救人。
他只对死亡感兴趣。
除了痴迷于解剖,霍姆斯对制药也特别感兴趣,据他交代,学医期间,他曾经用自己独创的一种「新式毒药」,偷偷毒死了一位同学,但没人发现是他干的。那是他杀死的第一个人,他为此兴奋得失眠了好长一段时间。
是的,像许多人一样,霍姆斯经常在杀人后失眠,即便是后来成了杀人狂魔,他也经常如此。不过,令他夜不能寐的从来都不是愧疚之情,而是难以名状的兴奋与狂喜。
和普通人相比,霍姆斯几乎完全没有「道德感」可言,他对许多事情的情感反应,也与常人迥异。
在与人交往的时候,霍姆斯总是一副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的样子,他有一项特殊能力,那就是即便说着最无耻卑鄙的谎言,也能使人感觉自己是个诚恳、谦恭的人。
在医学院上解剖尸体时,无论眼前的尸体是什么模样、需要进行哪种解剖操作,他都十分从容淡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正是由于擅长说谎,再加上对死亡与尸体了如指掌,霍姆斯从学生时代开始,就掌握了一门零成本快速致富的绝活——敲诈保险公司。
这套绝活的操作流程很简单:第一步:霍姆斯首先给自己伪造了一个身份,然后再给虚构出来一个亲戚买一份意外伤害保险,将受益人写成是自己;第二步:从医学院的实验室里偷一些尸体出来,把尸体毁得面目全非、无法辨认身份;第三步:向保险公司谎称这些尸体就是他在意外事故中死去的亲戚,索要保险赔偿金。
当时的保险行业也还很不完善,也没有 DNA 检测一类的技术手段,所以,面对霍姆斯这种并不高明的伎俩,保险公司也无法拆穿。这样一单「生意」,通常能让霍姆斯赚上大概 10000 美元,这在 19 世纪 80 年代的美国,绝对算得上是巨款,要知道在那个时候,一个技术工人的周薪才 20 美元。
可想而知,掌握了这种赚钱的绝活,霍姆斯在医科毕业的时候,差不多就已经获得「财富自由」了。不过即便如此,在 1886 年来到芝加哥的时候,霍姆斯还是表现的十分低调,他像所有初到大城市的年轻人一样,通过熟人找了份很普通的工作。
霍姆斯大学的时候,认识一个名叫「霍尔顿」的好友。霍尔顿在芝加哥有一处祖产,那是一栋小楼房,夫妻二人用那栋楼房经营药店生意,日子过得稳稳当当。
霍姆斯到芝加哥投奔了霍尔顿,成为了他药店里的药剂师。平时,他除了做份内的工作,还经常帮夫妻两人打理药店的各种日常事务,把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条、无可挑剔,周围的街坊邻居一说起霍尔顿夫妇的这位挚友,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没过多久,霍尔顿患上了重病,卧床不起,霍姆斯对他就像对待亲兄弟一样,照顾得无微不至,这令霍尔顿非常感动,于是在临终之前,霍尔顿决定将药店和妻子,全都托付给他这位最值得信赖的挚友,得到这份嘱托,霍姆斯眼含热泪的说:放心吧朋友,我会照料好一切的。
霍尔顿死后,霍姆斯立即开始了「照料」——他干净利落的杀掉了霍尔顿的妻子,将其毁尸灭迹,然后把药店和整个楼房据为己有。
面对邻居和朋友们,霍姆斯的解释是这样的:「丈夫死后,霍尔顿夫人十分难过,她不想再留在芝加哥的这片伤心地了,所以去了加州的娘家,打算在那边常住,把这边的一切都委托我来料理。」
这番解释,其实经不起推敲,但当时谁也没有多想,因为人人都觉得:霍姆斯是个正直诚恳的好人,他说的话绝对可信。
拥有了霍尔顿的楼房,霍姆斯的身份一下就不一样了,他成了拥有不动产的人,可以做些大事了。
很快,他利用那栋老旧的楼房和药店卖做抵押,通过各种坑蒙拐骗的套路,搞到了一大笔钱、炒起了房地产,然后、他又投资置办了一些小产业,让账上的资金「转」了起来,俨然成为了一个「创业精英」,接着,他就看上了华莱士大街的一块土地,盘算起盖楼的计划。
大楼开始修建的时候,恰好是 1888 年的秋天,当时,有关英国「开膛手杰克」的恐怖案件已经成为了人们在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霍姆斯对这个案件尤其关注,报纸上每一篇相关报道,他都读得格外仔细,但可以推断,在他看来,伦敦的这位「杰克」,根本配不上「杀人恶魔」的头衔。
因为,与霍姆斯脑中构想的杀人计划相比,开膛手杰克的那点邪恶,根本不值一提。
「白城」边的人间地狱
霍姆斯的「杀人城堡」修建过程,在旁人看来很不顺利。
施工期间,霍姆斯换了无数的包工队,工程时断时续、进展极为缓慢。但这种情况,恰恰是霍姆斯想要的。因为他要确保没有一个包工队看过完整的图纸、了解整栋建筑的构造,如此一来,谁也猜不出这栋大楼是干什么用的。
大楼到了 1892 年才完工,用了整整四年,花钱无数,别人都觉得这楼盖得很不划算,但只有霍姆斯自己知道,一切都是超值的。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栋普通的三层楼房,和常见的旅店没什么两样。看着平淡无奇的外墙和门窗,谁也不可能猜得出,这里面像迷宫一样、藏着 100 多间没有窗户的密室。
走进大楼的一层,一切还是很正常的,一楼有一家霍姆斯自己经营的药店,还有几家出租的商户,普普通通,旅店的接待处布置的很用心,会给人一种很温馨的感觉,尤其是看到温文尔雅的旅店老板霍姆斯,许多从外乡来的年轻姑娘都会感到特别亲切可靠,老板几句贴心的嘘寒问暖、再加上一张价格亲民的价目表,谁还能拒绝呢?
可是,来到二楼和三楼,诡异阴森的感觉就开始冒出来了。
这里的楼道非常窄,路线也都奇怪,许多都是「死胡同」,走在其中就像闯迷宫一样,进入客房,细心的人更会感到不对劲儿:这些房间都十分狭小,而且门安得都很不是地方,有的房间甚至有五扇门,有的房间被四条不同的楼道环绕,让人晕头转向,如果再观察的仔细些,房客还会发现这些房间的墙上总会有一些功能不明的特殊装置和排气口,另外,这些房间的隔音做得太好了,呆在里面,会感到有一种令人紧张的安静……
为什么客房的「用户体验」做得这么差?很简单,因为房客根本算不上这家旅店的「用户」,他们只是等待杀戮的对象,整栋楼真正服务的「用户」只有一个人,那就是霍姆斯
房客们能够感受到的「不对劲儿」,只是这座杀人城堡的冰山一角,在看不见的地方,霍姆斯下的功夫更多:大部分房间墙壁中全都装有铁板和石棉,房客在里面遇害的时候,就算喊破喉咙外面也听不到。个别房间的天花板里还装有瓦斯管道和喷灯,相当于是「毒气室」,可以分分钟使人窒息而亡,如果有人想跑出这死亡迷宫,更是难比登天,因为每个房间都装有蜂鸣警报器和暗锁,房客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霍姆斯的控制,大量的暗门、活动墙会使人彻底迷失方向、跌跌撞撞的掉进预先设置机关陷阱当中,在这座死亡迷宫里,你一旦失去意识、任由摆布,被搬到秘密滑道上、滑进大楼的地下室,那就等于彻底坠入了地狱。
地下室是整座杀人工厂的中心,那里有解剖尸体的手术台、构造精密的肢解架、装满硫酸或石灰的溶尸炉,俨然是个屠戮车间,在这里,霍姆斯会运用他精湛的解剖技能,痛痛快快的「享受」他的猎物、变着花样的切割、分解那些可怜的姑娘们,将她们大卸八块、削肉剥皮,把器官摘出来,卖给他认识的器官贩子,再将尸骨制成骨架标本,堂而皇之的卖给各种医疗机构去做教具……
就在霍姆斯忙着建造他的杀人城堡的同时,芝加哥城也在进行着一项大工程。
1893 年,万众瞩目的「美洲世界博览会」在芝加哥举办。
为了将这次世博会办到举世惊艳,一批顶级的城市规划师、建筑设计师和展览策划人聚集在芝加哥,在靠近密歇根湖畔的杰克逊公园附近,划出了 278 公顷的用地,建造 150 多幢宏伟的「新古典主义」展馆建筑。
由于这些建筑的外墙全部是白色的,所以,当时整个世博会的展览区,被称作「白城」。
霍姆斯的杀人城堡,就紧邻着这片光彩照人的「白城」。
从 1893 年春天开始,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和游客就开始涌向芝加哥——这座曾经以牲畜屠宰和肉制品加工为支柱行业的美国二线城市。这其中的许多人,都是独身的年轻的女性,对于她们来说,在这座人生地不熟的陌生城市中、在临近世博会园区的街道,能找到霍姆斯的旅店作为临时住所,实在是一种幸运。
然而,正是这份「幸运」,使她们有去无回……
落网
如果没有芝加哥世博会,霍姆斯的「杀人城堡」肯定不会有那么多的客源。
1895 年霍姆斯被捕的时候,据他交代,他一共杀过 27 人,但警方推断,死在他的杀人城堡中的遇害者远不止这个数目,一些追踪调查此案记者认为,这个数字不会少于 250 人。
讽刺的是,霍姆斯最终被捕,并不是因为他在「杀人城堡」中的罪行败露,而是因为他重操旧业,想通过 「骗保」敛财,但是被保险公司识破,才被抓住的。
在审讯调查的过程中,警方顺藤摸瓜,才逐渐发现了这一系列惊天惨案。
警察调查他的杀人城堡时,发现了大量的人骨、尸快、头发和女性的衣物,这些遇害者的身份,早已无法辨识了。
霍姆斯究竟杀了多少人,这永远只能是个谜了,因为从审讯的口供来看,霍姆斯的记忆很不可靠,一些他承认杀害的人,经过调查发现根本没有死,活得好好的。
最终,警方能够认定的、有名有姓的受害者,只有 9 人。芝加哥世博会期间,由于人口流动性过大,由于各种原因失联、失踪的人数根本无法统计,大部分「白城恶魔」的遇害者,就那样永远消失在芝加哥世博会烈火烹油般的那个繁华的夏天,好像从来没有来过一样。图片
但这也足够判他死刑了。1896 年 5 月 7 日,霍姆斯在费城被绞死,从入狱到被处决,他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悔意,一直十分从容淡定,他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劝慰行刑手:「别紧张,伙计。」
他唯一在意的事情,就是希望自己的尸体不要被人拿去解剖,他特别叮嘱律师,一定要在墓穴中灌入水泥。
尾声
从某种意义上说,许多人死在杀人城堡里,不只是因为遇到了一个心理变态的杀人恶魔。
在 19 世纪末那个工商业崛起「辉煌年代」,无数的凶残、冷漠、荒诞,伴随着人们膨胀的欲望,每天都在吞噬着鲜活的生命。
人们以为有了保险、信贷与地产业的繁荣、有了平地拔起的摩天大楼、有了万众瞩目的国际盛会,文明就可以照亮所有阴暗的角落,殊不知,一些被恶魔操控的灵魂,正是利用这些东西,把「邪恶」也带到了新的时代、新的高度。
也许,在每一座「白城」的阴影下,都藏着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