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您有过对孩子学习感到焦虑的情绪体验吗?
我有过,而且经常有,我想应该:咱家长们都曾经有过、将来也会再经历这个情绪体验的。
焦虑就是一只无形的手,不知啥时候就笼罩了我的心,那它的本质是什么呢?仔细想想:那就是焦虑它一定是指向未来的。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所焦虑的事情。一般都还没有发生。
比如说您焦虑孩子中考要是考不好怎么办?孩子考不上好的大学怎么办?别人家的孩子学业都在按部就班的准备着,我家啥还都没有,孩子的规划一点进展都没有,我们改如何是好?我内心就会有恐慌、不知所措、烦躁、迷茫、和怒火,您是不是也有类似的体验。
你脑子里想的这些让你焦虑的事情,它都还没有发生。但是在你的思想里,你觉得它有可能发生,而你又很不希望它发生,这个时候就产生了一种难受的情绪。并被它包围着,牵引着。
还有一个特点,由于它指向未来,比如说孩子参加中考,你当然希望孩子考神附体,拿到好成绩,进入好高中,但是你又不知道孩子能不能拿到好成绩进入好高中,没有办法验证。所以你就很焦虑,是吧?
由于它指向未来,不能马上被你检验,被你确定,所以你就会产生这样的感受。
从根本上来说,焦虑是我们不能够耐受不确定感。孩子能不能拿到好成绩,进入好高中,我们不能耐受不确定感。
第三个焦虑的特点就是焦虑的事情,总是一件你试图回避的事情。也就是说你所焦虑的事情都是你不希望它发生的事情。孩子不要拿不到好成绩啊!
焦虑有三个特征:
第一,它是指向未来的;
第二,它是我们对于不确定感的一种抗拒性的反应;
第三,焦虑所指向的事情,总是我们试图回避的。通常都是一些不好的事。
便随着对孩子学习的焦虑,我们家长会有哪些反应呢?我深挖了下自己,看看有和我同款的不?如果有,那说明咱们“志同道合”啊!
第一个是紧张,有的是持续的紧张;(娃要是没有好成绩,将来怎么有好生活啊)
第二个是心烦意乱,心情比较烦躁;(唉,养个孩子是出一个坑就再进一个坑,自己也不是哪个坑都有能力填啊)
那么第三个可能是坐立不安。(此刻进的这个坑改如何处理,哪里有资源,谁能借力我,我能辅助娃啥)
坐立不安,有一点就是说就是身体的一种反应,就是你老待不住,老想身体处在不安静状态,走来走去的。
焦虑带给我们三个方面的影响:紧张是心理层面的;心烦意乱是认知层面的,比如会胡思乱想;而坐立不安是身体层面的。这三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的。
下面咱们挖挖:对于:家长们对孩子学习焦虑这件事有啥功能?
小伙伴们可能会说:我都对孩子学习焦虑的心堵了,非常难受了,焦虑能有啥功能给我?我希望它永远不附体我才最好。
其实焦虑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它触发我们有效的行为。
我们担心孩子中考、高考失利,这个焦虑就会锁定作为父母的我们一些注意力,就会花很多心思,我该怎么在外部给娃提供更好的帮助。就极大的调动了我们内心的能量,和内外部的资源,从而触发为提高孩子成绩一些有效的行为。
焦虑可以让我们去做很多的事情。这些事情如果是有效的的话,那么它就比较大的程度上避免了我们担心或者害怕的事情发生。
对孩子学习焦虑它本身并不是问题,它更不是疾病,它对维持我们个体发展都是很有必要的。
就像我们的饥饿感,如果一个人没有饥饿感的时候,可能就真的是废寝忘食,然后就真的把自己饿死了,是吧?
所以对孩子学习焦虑也是一样的,焦虑使我们保持对环境的一种敏感。正常的焦虑或者说适度的焦虑,让我们产生了很多有效的行为。
当我们感到对孩子学习焦虑的时候,我们不要觉得这是个问题,其实我们的问题是:
可能没有办法在这个时候把它转为有效的行为。
那么对孩子学习这个焦虑在什么情况下会成为问题?
第一就是不能确立有效的边界,这个怎么理解呢?
你对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感到焦虑,你告诉Ta,要咋样咋样,如果不就会咋样咋样,但是你并不知道Ta就会按你说的咋样咋样了。
所以咱们父母都一样了,更焦虑了,Ta不听,不干,亲子关系糟糕,恶性循环,怎么办?
这个时候由于孩子的反应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但对方的反应又是咱们非常在乎的,所以咱们很容易就跨过边界了。
就是说咱们没有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单纯的把能量放在去期待对方一个行为,或者害怕对方产生一个行为上,那这个时候咱们应该重新确立边界。
咱们可以给娃做点喜欢吃的,聊聊Ta感兴趣的,或者Ta的烦恼,把环境、氛围搞好,让娃心里踏实。(写到这里,我也很崩溃,我也没好到哪里去,普通的妈妈一直在努力吧)
这个时候,我们都是做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把我们控制的对象转到我们自己身上。
划分了边界以后,实际上我们就转化成了有效的行为,实际上增加了我们给娃打通一个和谐的环境,为中考过关辅助通道,对吧?
第二点就是不能转化为有效行为。
如果我们不能把对孩子学习的焦虑转为有效的行为的时候,这就好像你螺丝已经打滑了,已经吃不上力了。
你白白承受对娃学习焦虑的痛苦,却不能转为有效的行为,这就使得焦虑本身变成了一个问题。
比如说你第二天有一个重要的面试,你头天本来应该睡个好觉,精神饱满地参加面试。但是你由于担心第二天对你来说非常重要的面试的结果,反而睡不着觉了,结果第二天可能精神萎靡,对吧?
第三,就是对这个结果过于的执着,或者说在意,并不能觉察出我们内在的一个动机,这个话怎么来理解呢?
实际上我们做任何的事情,内在都有一个动机,
比如说,你喜欢一个人,可能是这一类人或者这个人身上的什么特质是你喜欢的。其实并不一定非得喜欢具体这个人。
我们焦虑孩子中考、高考是希望孩子将来有个更好的生活,有更好的生活,不单单是中考、高考,还需要更有内在的性格力量,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眼界 很多吧。更好的生活也不一定是很多银子,核心应该是你能有自己喜欢做,别人又没有的东西,如果有了这个能力,挣到银子是顺带的事。活得内心绽放光彩才应该是重要的事吧!
当我们明白这一点以后,我们对这个具体的人,或者说对这件具体的事情的执着,就能够放开了,松开一点了。
比如说你面试也是一样的,你觉得这个工作很好。一定是说你喜欢这个工作的某个特性。
可能是这个工作符合你的兴趣,或者工资高,或者具有创造性。但是符合你兴趣、工资高和创造力这个事情,并不一定只有这家公司能提供。
所以说在我们出现对孩子学习非常焦虑的情况,我们可以问一下自己,到底我们内在的动机是什么?
比如说我们面临一个对娃中考、高考重大的考试,我们对考试的结果非常在意,所以我们就产生了一个焦虑的情绪。这个焦虑是指向还没有发生的考试。
所以焦虑的情绪本来它的功能是让你给娃做好外围辅助环节,让娃更努力地复习,是吧?
但是焦虑的强度太大了,以至于焦虑本身成了我们的问题。也就是说这种焦虑反而使我们不能集中注意力去给娃打造舒适安静,做好三餐,而是老唠叨,摸底考了多少,数学复习咋样了,谁谁考的第几。
这个时候就像拧螺丝的时候,滑丝了吃不上力,这个时候我们的焦虑就转不成有效的行为。
如果我们家长能够先放下对孩子考试这个事情,首先来面对焦虑,可能你就会发现过度的焦虑,就让我们在孩子考试之外创造了一个新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情绪问题。
就是现在我们有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考试照样还要考;第二我们给娃带了了二层压力;第三我们焦虑更大。
通过内在的观察,可能我们就会发现考试之所以对我们有意义,可能跟我们一个内在的观念有关。
比如我们认为只有这个考试考得好,娃才能考上大学,娃才能成功。对吧?但是这个观念本身其实是可以再去考察的。
还有呢?其实我们要的只是娃将来成功。我们发现我们娃成功了之后,你会发现可能有很多条道路可以达到成功。所谓的条条道路通罗马。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焦虑的情绪也会缓解,对吧?因为毕竟成功不止一条路。
我们要知道焦虑是有它非常重要的功能的,就是转为有效的行为。
那转不成有效行为的焦虑,就可能成为我们的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三个方面看:
第一,是不是能够重新确立有效边界;
第二,能不能转为看看自己能做点什么,就是转为有效的行为;
第三,就是加强对自己内在动机的觉察。
看到这里,是不是您对孩子学习的焦虑有了一些缓解,其实我还有一个小感悟,因为群里的娃娃都特别小,当年的我就是:只要我持续的做着网校的内容,我的焦虑感就会少很多,因为我和娃一直再加强为将来的那个样子而保驾护航的能力,心里就会有一定的笃定和淡定吧!
好好坚持网校吧!意义非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