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七·三六】
《三百篇》不著姓名,盖其人直写怀抱,无意于传名,所以真切可爱。今作诗,有意要人知有学问、有章法、有师承,于是真意少而繁文多。予按:《三百篇》有姓名可考者,惟家父之《南山》,寺人孟子之《萋菲》,尹吉甫之《崧高》,鲁奚斯之《閟宫》而已。此外,皆不知何人秉笔。
《三百篇》,即指《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家父,西周诗人。家氏,名父,周幽王时(前781-前771) 大夫。《诗经·小雅·节南山》末章云:“家父作诵,以究王讻”,可信《节南山》一诗乃家父所作。
《南山》,诗经里的一首诗,但非“家父”所著。家父所著的是《诗经·小雅·节南山》。
寺人孟子,即巷伯孟子,周幽王时期文人,是西周第一位留下名字的巷伯,孟子是其表字。巷伯,并非人的名字,而是一个官名,指古代司礼大太监。他是周幽王时期一个有名的文人,他写过一首诗《巷伯》,存于《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之中流传至今,诗中最后标明了作者本人的名号:“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寺人:阉人,宦官。
《萋菲》,篇名实为《巷伯》,因首句为“萋兮斐兮,成是贝锦。”故袁枚记忆为“萋菲”。“萋斐”同“萋菲”,花纹错杂貌。
尹吉甫(前852—前775),西周时期房陵人(今湖北房县),黄帝之后伯儵族裔,尹国的国君,字吉父,一作吉甫,兮氏,名甲,金文作兮甲、兮伯吉甫。尹吉甫本姓姞,因被封于尹(今山西隰县),所以又称尹吉甫,尹吉甫仕于西周,征战于山西平遥、河北沧州南皮等地。尹吉甫不仅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采风者、编纂者,被尊称为中华诗祖,也是尹姓和吉姓共同的太始祖,周宣王时的太师,西周时期著名的贤相。尹吉甫晚年屡屡直言进谏规劝。周幽王不但不纳谏思改,反而任用奸侫之人,做倒行逆施之事。尹吉甫被迫辞职还乡,于78岁抑郁而逝。
《崧高》,创作于周宣王时期,应是尹吉甫赠给在王室为卿士而又出为方伯的申伯的送别之作。《毛诗序》云:“尹吉甫美宣王也。天下复平,能建国新诸侯,褒赏申伯焉。”申伯是周厉王申后的兄弟,宣王的母舅,封于申,伯爵,故称申伯。周宣王时,申伯来朝,久留不归。宣王又以谢(今河南唐河县北)地益封,并筑城做他的新都(孔颖达《毛诗正义》:“申伯先封于申,本国近谢;今命为州牧,故改邑于谢”)。临去时,尹吉甫作这首诗来赠送他。
鲁奚斯,即奚斯,音xī sī,春秋时期鲁国大夫,亦名公子鱼,与鲁僖公同时人,约生于公元前650年左右。《左传·闵公二年》:共仲曰:奚斯之声也。《诗经·鲁颂·閟宫》:奚斯所作,孔曼且硕,万民是若。薛君《韩诗章句》:奚斯,鲁公子也。言其新庙奕奕然盛,是诗(《鲁颂·閟宫》)公子奚斯所作也。
(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