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香
小时候,每年的端午节,奶奶总会为我包粽子。
不识字的奶奶给我讲: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个大官,被奸臣陷害了,朝廷把他贬到一个江边,他没法就跳进江里,他是一个好人,那里的百姓怕他被鱼吃了,就包粽子扔进江里,让鱼吃粽子,别吃这个好人。
奶奶不知道屈原,可她给了我最早关于端午,关于屈原的启蒙。
印象中,奶奶在端午节前几天总要去采些艾叶,奶奶总是把它们扎成捆,分插在家里的每个窗户和门框上,那几天,整个院子里都弥漫着一种淡淡的药香味。这是在别的季节里所感受不到的。我记得那时几乎家家屋后都种着艾叶,现在很少见了。
端午节的前两天,奶奶就到村头河里去采苇叶,洗净煮好用水泡上,说是经过这样处理的苇叶不易折。端午节的前一天午后,奶奶就会煮好枣,泡上米,坐在院子里的阳光下开始包粽子。她先拿一块木板,把煮好的苇叶先放到木板上铺好,然后交叉折一个锥体,在底部放上一颗枣,这样米就不易漏出来了,来回翻叠,呈五角形,最后再用线捆扎,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总会跑前跑后地帮着拿东西。小院,阳光,白发的祖母,活泼的孩子——若干年后,这幅画面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
包好后,奶奶把粽子放到大地锅里用大火煮。煮粽子是很费火的,昏暗的油灯下,奶奶往往要忙到深夜,煮透后,还要再闷放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吃,又香又软,火候正好。
后来我回到父母身边,每年端午奶奶都会捎些来,在那样的一个时刻,那样的一个季节,我觉得奶奶的粽子是世界上最美的美味。
多少年了,那个有关粽子的记忆令我总难忘记。我常常会想起那一片苇塘,心中常会出现那暖暖的阳光。那些有关粽子的记忆也总是跟奶奶连在一起,令我怀念,令我遥想,纵然时光流逝,也未能减淡。
现在,超市里四季都有各种各样的粽子,形状不一,馅料不一,可是每年端午节,我都会自己买一些苇叶、江米、大枣自己来包,只是没有了那种用柴火的大地锅,用高压锅煮出的粽子早已没了当年奶奶包的那种粽子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