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是视电影如命的,每周必去电影院看一部电影的,从电脑上看更是数不胜数,我看电影从来不约别人去看,都是自己一个人坐在电影院独享其中,而且要挑冷门的时间段。所以,你如果跟我看过电影,记得,我一辈子也没跟过几个人看电影,至少说明你曾经对我很重要吧。
每一步李安的电影都能波动我的心弦,比如上一部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争》,我是和舍友看的,但是鹏宇居然说他没看懂,而我整场电影流泪两次,怕被嘲笑也就无言而散。
我曾经不止一次说过,李安是我最喜欢最佩服的导演。现在有这么一种成功叫“李安派”成功,我不知道这个词是从哪里来的啊,但是我却对这个词产生了恐惧。因为一但一种成功被成功学家们常用了之后,我就会莫名的感觉到不舒服,就像是一个旅游胜地,被人知道的多了,无数人涌向那个地方的时候,我就会逃离那个地方。
但是,在我眼中的李安,他和成功好像没什么关系。
我注意到李安在接受采访时,都谈到了自己的柔弱。他说自己是一个柔弱的人,“弱”字是贯穿了他一生的代言词,他小时候几乎每天都要哭,给自己树立了这么一个弱弱的形象。
后来李安在父亲(他的父亲是他的校长)的极力反对下还是到了美国去学习电影,但是他的英语渣的要命,刚到美国两年半的时间里,都是在猜测老师的英文意思中来度过,正因为弱而没什么交际,从而英语越来越差。
看到操场上的俊男靓女,显得自己弱小的灵魂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再后来李安毕业找不到工作,这后来就是众所周知的一件事:他在家里给妻子做了六年的饭,靠老婆的工资过活。
其实,正式这种弱弱的他,以此也塑造了一种“柔”的性格。所以在他身上,“柔弱”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在道家理想中,柔弱和刚强是相反的概念。
而在老子的观念中,柔弱胜刚强,这也是我一直固有的思想。
《道德经》里讲到一词“上善若水”,原文是这样的:“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水到哪里,哪里就有生命,有利于万物,但是从来不和万物争夺什么。
“处众人之所恶”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好像是说众人都不喜欢低处,但是人往高处,那里是没有生命的。你可想珠穆朗玛峰和平原哪个生命更多呢?
所以才有说“地低成海,人低成王”。而“低”才能海纳百川!
在《道德经》中,“无用”不是不存在,“无”是看不到的意思,而“无用”则是看不见得用处,“无用之用是为大用”,水利万物,而无求,此为“水德”,是一种“柔弱”,也就是“上善”。
那为什么这种柔弱让李安拍得出这么好的电影呢,他的原话记不太清了啊,视频也没有找到,但是他的大意我还记得:“因为你弱,大家都替你着急,帮你演戏,这时才是最动人。”他这么和演员说:“如果你表现的太多,根本不会有人同情你。你的作用就是让别人替你着急,帮你演戏。因为你再怎么演,也没有观众的脑筋好。”这也就是“水德”的意义所在。
看李安的电影,总会有一种让自己跃迁的感觉,因为他知道我不能拍的太完美,我表现的是一种“弱”,而观众则扮演着弥补这种弱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