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故事:我们人类仿佛生存在一个囚笼里,永远逃不出的囚笼。

从古至今,虽然世界各地文化不同,但他们都会信仰神,信仰上帝,为什么全世界会有这么多人去信仰神或者上帝。古代有句话:人在做天在看,仿佛就是说的就是有神一样的东西在观察着我们的生活。韩曜文突然陷入这样一个问题之中,正当他非常认真的思考时,放在他桌面上的一支圆珠笔突然掉落在地上,韩曜文看了看,认为可能是自己没有把笔放好,受重力影响,不注意轻轻动了一下桌子便让那支圆珠笔滚落在了地上。

在某个周末,韩曜文来到了某著名大学图书馆,他也是对宇宙起源、宇宙外星文明等非常感兴趣,同时,韩曜文是该校教授,也是一名科学家,主要研究量子学理论。他来到图书馆,查阅某世界数据库资料,为了能够放松一下大脑,他来到旁边的一排排图书,随手翻阅起一本书籍,那是一本关于是否存在造物主的书籍。

我们的宇宙为什么如此的完美,仿佛宇宙中的每一样东西都是故意设定好的,我们人类能有各种食物,食物能够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这些食物又来自各种动植物,动植物的生长又来自其他的动植物提供营养物资,最终都好像来自大自然泥土和水、大气等,再通过阳光的照射,通过量的控制,使得这形成了一个完美生态系统,而这些完美的系统放在月球、火星、水星等其他星球上,好像又不能成立,唯独地球具备这无比庞大复杂又精确的系统,世界的结构不是偶然,偶然的东西不会那么的完美,不会那么妙哉,我们人类世界能得以生存的前提是需要无穷多的条件的。

正当韩曜文看的津津有味的时候,突然,“啪嚓”的一声,在他旁边的书架上掉落一本图书下来,书本狠狠的掉落在地上,旁边的几名学生仿佛受到了惊吓,将目光转过来,韩曜文也似乎受到了惊吓,不过他们看着掉落在地上的书本,并没有在意,又将头转了过去,继续阅读图书里面的世界。

回到家中,韩曜文依然澄清在上午在图书馆看的那本关于造物主的书籍,他泡了一本龙井茶,一边细细品茶,一边望着窗外,他心想:爱因斯坦说上帝不掷骰子,因为他认为相对论是永恒存在的真理,不相信有上帝的存在,但随着科学的发展,尤其是从微观粒子的研究发现,仿佛又看到了上帝的存在,唯物主义观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时候仿佛看到了意识能对物质有反作用,我们的渴望、期盼、等待、请求...仿佛对事实结果的发生又存在着一种隐晦的作用。

“啪嗒 啪嗒”的一声突然打断了韩曜文的发呆,一双筷子从桌子边缘掉落在地上,韩曜文看了看,心想:孩子放东西为什么喜欢放在容易掉落的地方。随后韩曜文端起龙井茶小饮一口,那茶发出香郁,味甘。

韩曜文的生活就是授课,图书馆、实验室、家庭,过着四点一线的生活,他通过不停地改进实验,同时用计算机模拟演算,采用数学分析,......,最近他从量子力学超弦理论,发现更深层次的东西,那是一个不可触碰的知识层面,更是是一个不可越界的层面,如果一旦都被确定,我们的这个世界将全部坍缩,宇宙将重新洗牌。

韩曜文内心充满着恐惧和害怕,他现在心里面很清楚,我们为什么逃不出“光锥”,我们仿佛生存在一个遥不可及的宇宙笼子里面,虽说我们的科学没有终点,但终点就是起点。

韩曜文从车上下来,提着工作包,他刚走几步,他的掌上电脑突然从手中掉落在地上,看着掉落在地上的掌上电脑,有些心疼又有些恼羞成怒,怪自己的手不争气,连一个电脑都拿不住,然而此时,他突然想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心里开始扑通扑通的在跳,他回想起自己的身边老是会有东西在掉落,这次他开始注意起来了,韩曜文觉得这事并不是偶然,他觉得有些东西明明可以稳固在一个地方,怎么会突然掉落在地上呢,于是,他对每次发生在身边的这种情况都一一记录起来,时间、地点、环境。

在后面的几年的时间里,韩曜文已经记录了几十页的时间数字和坐标数字,他试图去解开这迷惑,还有几年前一直发现的那个不可触碰的层面,这两者之间仿佛存着这一定的关联,但是韩曜文仿佛还是没能解开谜底,他想,是不是数据不够。

有一天,在一个国际学术交流会上,韩曜文遇到一位数学家,两人很快就认识了,分享天文物理和数学知识,那个数学家谈到自己的数学只是工具,需要用在有用的地方才能发挥它的真正作用。于是韩曜文将自己的事情变相的表达,将这些数据给了那位数学家,两人之间开始合作,共同解决一个关乎人类命运的计算题。

一年的时间里,通过那位数学家给他的提示,渐渐地,韩曜文明白了,那是一个倒计时,一个世界末日的倒计时。

韩曜文知道,粒子是构成三维世界的基础单位,同时也是连接高纬世界的桥梁。在我们三维空间之上,存在着高纬空间的高等文明,他们控制着我们的世界,利用三维空间中的引力、距离、质量等因素限制我们的发展,我们想要加速一个有质量的物体竟然不能超过光速,加之宇宙超光速膨胀,我们无法飞出宇宙,甚至连宇宙的边缘都看不到;我们的科学也不可能永恒发展,如果我们试着触碰这个壁垒,那将遭受到降维打击。

然而,现在的倒计时正在发生,等待这末日的到来,难道我们就像高伟文明的试验品或喂养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