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名师培养工程导师入站指导第三期”学习有感
文/张永刚
5月30日,我们“晋城市名师培养工程初中语文站”与付老师的相约如期而至,又是两天紧张而充实的学习,又是一次深刻而美好的感悟。观摩同行者的课堂、反思自己的讲课过程、聆听付老师的点评,让我再一次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舞台。
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所以备课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该要注意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所以,备课中既要考虑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如何教,又要考虑学生如何学,既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关注学生,以“学”定“教”,为学生设计自主的学习方式。
李静老师教学的是《走进修辞王国》,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明修辞、辨修辞、用修辞,思路清晰,教学生动。但付老师一语中的:学生对于修辞的学习,难点不在于辨别,而在于运用。那就是说,这堂课的重难点要放在运用修辞上,如果在备课时能考虑到这一点,这节课的教学会更有实效,帮学生解决一个大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用学生熟悉喜欢的歌词来进行修辞教学,学生的学习一定会更有兴趣,收获也一定会更多。付老师一边点评,一边唱起了熟悉的歌谣,我仿佛看到课堂上那张张快乐绽放的笑脸。那样的课堂该有多么美好。
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所以要让学生尽情地表演。
这次讲课,我大胆选择了“杜甫群诗阅读”,以“你是这样的人”为主问题,想引导学生对杜甫有个全面深入的认识。第一次讲这样的课,心里没底,想讲的内容很多,也不知课堂该如何推进。确定了课题之后,我先阅读了吴晓博编著的《诗圣杜甫传》,又读了司艳平老师的《弱水有三千,只取一瓢饮——“群文阅读教学”评价视角及教学建议摭谈》及一些教学案例,重点读了王君老师的《更美语文课——王君群文教学课例品读》;然后开始选诗,读诗,解读诗,查资料丰富自己的理解;最后确定以《望岳》《春望》《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四首诗由浅入深地带领学生走近杜甫,理解杜甫。课堂上尽管有点艰难,但还是引着学生穿越在诗歌的字里行间,触摸到了杜甫的精神脉搏。付老师在评课的时候指出,能不能在通读完四首诗后,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先说自己的阅读理解与感悟,然后教师再做小结与提升。这样的课堂我也想过,但总担心体现不出对杜甫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认识过程,所以还是决定自己带着他们艰难跋涉。如果把舞台给学生,让他们先尽情地表演,然后教师再总结,课堂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我以后一定要尝试着,把课堂这方神圣的舞台,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演绎课堂的精彩。
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所以他们的展示会让我们发现更多的“黑洞”。
马老师讲的是阿来的《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文章是阿来在丽江游览时,应邀写给小学生看的文章。构思巧妙,行文活泼,但理解起来又有一定难度。马老师的课上的潇洒、大气又细致、深入。他紧紧围绕“游记”二字,让学生寻游踪,品文字。特别是他让学生画游踪图这一环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孩子们静静地读,细细地画,小声地交流,会心地微笑,沉醉其中,自得其乐。马老师也把自己的游踪图画在了黑板上。一幅图带着孩子们化作一滴水,遨游了美丽的古城丽江,真是别致精巧。下午评课,付老师指出马老师的游踪图有点失误,我们都很惊诧,付老师一解释,我们也恍然大悟。我想,如果马老师画完后让学生说说他们自己的游踪图是否与老师的相同,是不是就能及时弥补我们不经意制造的“黑洞”呢?如果让一个学生把自己的游踪图画到黑板上,再由其他同学品评,那游踪是不是会更清晰准确呢?《礼记·学记》说“教学相长”;韩愈也在《师说》中说“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课堂这方舞台,只要亮相的永远是学生,那我们做为老师,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和提高,还会丰富我们的课堂知识,增强我们的教学水平。
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所以我们的展示就要让学生接受并理解,内化为他们的能力。
我们的“名师工程初中语文站”,讲课真是万紫千红,缤纷绚烂。传统课文、作文教学、语文活动、专题研讨、群文教学、语法运用……什么课型都有人讲。
这一次陵川的李丽霞老师竟然讲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阅读策略:摘抄和做笔记”,这课讲什么呢?这课怎么讲呢?在期待中我观摩了李老师的课:实用、生动、有远瞻性,可以说服务学生一生的学习。这样的课初一去上,我觉得更有意义。特别是李老师把自己学生做的摘抄和读书笔记拍成图,又做成精美的课件,让我们赞叹不及。试想,学生这样阅读,读一年、三年、五年,该有多么丰厚的积累啊。付老师在评课的时候,高度赞扬了李老师的这一做法,同时指出:既然是例子,何妨让它停留的时间久一点,让学生们仔细看、点评、甄别,这样会更有实效,可能不需要老师多言,他们就会做摘抄和笔记了,例子就是最好的榜样。是啊,课是上给学生的,让学生有收获,能成长的课才是真正的好课,那就要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央,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地学有所获、课有所得。他们获得了,成长了,提高了,就是我们老师最大的幸福。
课堂,是学生的舞台,但也需要老师的引导。
赵晓清老师讲的是七年级下册的写作训练课《语言简明》,赵老师精选例句,细致分析,让学生明白需要简明的重要性。整节课线条流畅,重点突出,讲练结合,注重实效。付老师在评课时精炼地把晓清的课堂内容概括为:一要四忌。让我们一下子把握住了这节课的精髓,如果老师也这样给学生概括出来,这样的记忆是会很深刻的。付老师还精炼地指出:一要,就是中心句和支撑句的关系,也就是先森林后树木的关系,这样学生能够很快地找出与中心无关的内容,完成语言简明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不会在没用的地方再浪费精力。同时付老师还指出:内容的丰富与需要的简洁不矛盾。如朱自清的《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因为语言要简洁,是不是就要去掉一个“盼望着”呢?不得不说,付老师的点评句句在点上,给了我很多启示。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舞台,但关键时刻,教师的引导和提升必不可少,不然,我们交给学生的就有可能是残缺的,甚至是错误的。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要还时间给学生,还权利给学生,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智力差异,为发展个性、因材施教提供依据。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况且我们每次的同行都有付老师这样的特级教师相伴,我愿意在“晋城名师培养工程初中语文站”这个大集体里,做个小学生,不断学习,慢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