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又称轻断食),似乎成了瘦身界的新宠,这种方法被认为不仅可以减肥、增强精力,甚至还可以延寿。但是,是否有足够的科学证据支持这些效果呢?
不久前,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期刊(NEJM)刊登一篇综述文章。来自美国约翰 · 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神经科学家Mark Mattson教授又得出了新的结论:间歇性禁食确实有效,并且可以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间歇性禁食和抗应激能力
早在25年前,Mattson就开始了间歇性禁食对健康影响的研究,并于20年前亲自采用了这种方法。他的新研究旨在阐明间歇性禁食的科学原理以及临床应用,从而帮助医生指导想要尝试间歇性禁食的患者。
间歇性禁食通常分为两类:一种是每日限时进食,即将进食时间段缩窄至6到8小时;另一种是所谓的“5:2间歇性禁食”,即每周7天中有两天仅吃一顿中等量的餐食。
动物研究和人类研究表明,禁食与进食之间的交替有助于细胞健康,可能是通过触发一种代谢转换,即古老的应对食物短缺时期的适应方式。当细胞耗尽能快速获取基于糖的能量储备,并开始以较慢的代谢过程将脂肪转化为能量时,就会发生这种转换。
Mattson说:“研究表明,这种转换改善了血糖调节,增强了对压力的抵抗力,并抑制了炎症。因为现在大多数人每天都吃三顿饭再加额外的零食,所以并没有机会体验这种代谢转换,也就不可能体会到代谢转换的益处了。”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陈雁课题组对间歇性热量限制是否能有效干预糖尿病进行了系列研究,得到一些有意思的结果。部分研究成果近日分别发表在《营养和代谢》《科学报告》等国际期刊上。
少吃,也得人性化点儿
“从营养学角度来看二十多万年的智人进化史,在一万年前的农业革命以前,早期人类以采集和狩猎为生,那时的生活方式很有可能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并且相对饥饿的采集与狩猎后短暂的‘暴饮暴食’相互交替。”这种人类远古时期的生活方式给了陈雁一些科研灵感。
一系列研究结果让陈雁也开始尝试改变饮食习惯,结果是他的体检指标得到了显著改善。
间歇性使用FMD这样既科学又符合人性的禁食方法,试试又何妨呢?不过陈雁也特别提醒了一句:目前的研究结果都是在小鼠中进行的,对糖尿病病人进行类似的营养干预还需要进一步验证,但间歇性的饮食限制方式不失为一种非常有前景的代谢性疾病干预策略。
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表明,间歇性禁食对许多疾病具有广泛益处,如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显示终身采取间歇性断食可改善健康状况,而临床研究中的干预措施持续时间大多相对较短,一般是几个月。人们是否可以持续多年坚持间歇性断食,目前尚未确定,只是在动物模型中观察到益处。
此外,临床研究主要关注超重的年轻人和中年人,因此我们不能将这些研究中观察到的间歇性断食的益处和安全性推广到其他年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