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表达一些观点,因为有一些事情对我形成了困扰。
因为这些事情,我开始有一种社恐的感觉。从性格上来讲,我本来也是属于低社交欲望的这种人,不太喜欢过多的社交活动。我更多的倾向于闲暇时间是同自己相处,当然,从某种层面上讲,这也是我的弱势所在。但是真实的我就是实际上是不太喜欢跟人链接,尤其是未曾谋面的一些人。这并不是说不爱跟这些人交流,也不是说他们的想法不好,只是单纯的是我自己的情绪反应。最近社恐的表现有多厉害呢?我自己的感受就是我不想回复任何人的信息、不想接任何电话、不想参加任何娱乐活动、也不想参与任何形式的饭局,就想一个人待着,看看书,听听音乐,看看电影。
我自己分析,近期社恐症变得严重大概有两个原因吧。
其中一个原因。是有些事情我其实知道答案,也知道怎么去做。它作为我的问题来讲呢。在我的思想当中是有一些解决方法。但是当很多人关心我的时候,当我不断的向人倾诉这些问题的时候,在思维里会强化一些我负面思考的肌肉。会强化我自责的情绪,会强化我去责备某人某事的情绪、会强化一些我继续选择不作为的这些思维。这就像一个博得同情感的心理模式一样,弱势的人为了获得大家的认同感,以此获取同情带来的心理与物质上的好处,会不断的去讲述一些能博得同情的事情、想法跟情绪。但是长此以往,会让自己陷入作为弱势群体的理所当然的心里预设。陷入一个各种情绪困境的局面。但是以我现在的待业在家的状态下,所有的人的谈论话题都会有意无意的谈论到我这里,会或多或少的会把我现在的这个状态,作为一个谈论的话题。因为在他们的先入为主的观念里面,我现在就是一个问题。他们迫切的想知道我是怎么看待我的问题?我会怎么去处理我的问题?他们也迫不及待的想要给我建议,想要亟待我去快速的解决自己的问题。你看,这就是朋友和亲人的心理。但是在我的认知里,我这里的的很多问题都不是问题。我也不想把他们当做问题去看待。这是一个原因。
那么第二个原因呢?我知道作为一个社会人来讲,尤其是作为一个以后可能会很多的使用社会属性的人来讲,与人链接的好处有百利而无一害,也十分有必要与人链接;我也知道我在做与想做的一些事情,必须要经过训练才能达成;我同样指导跟其他人在一起同频共振似的学习与训练。是对自己强有力的督促,有助于自己习惯的养成,思维与行动肌肉的固化。但是,但是,我渴望让自己处于一个闭关修炼的阶段,来度过这一阶段的这个状态。我目前更多的倾向性是自己看书、总结、找答案,消化成自己的内容。我不着急,因为欲速则不达;我不盲从,因为心中有答案。我会赴身洪流,但不想随波逐流,我想表达自己,不想人云亦云。
还有就是我最大的问题——关系问题。我觉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话一点不假,失业的状态下,导致很多沟通徒劳无益,往往陷入一种小狗乞怜似的辩解与被充耳不闻的呐喊。这样的局面下原本的思维不同频不仅凸显、放大,甚至成为一种武器。愿意听,才能听得懂。否则所有的沟通都是鸡同鸭讲,对牛弹琴,结果不仅徒劳无益。负面的情绪还会被强化。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种局面下,我觉得把主要精力放在为自己破局上,不失为更明智的选择。
计划:
每天坚持早点起床,在早上完成当天的计划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