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伙伴们,更新一下我的状态。
你们印象中的我从法院辞职后又到iCourt工作,现在不说话是太忙了。
实际情况是:11月17日,在iCourt的试用期提前结束,没签约。
刚好,之前为了胜任工作报的咨询班在11月18日开课,上了三天课。
做完之前的安排,接下来何去何从?
这个星期,考虑去哪里,和谁,做什么。
脑子里塞满杂思时,无法做出决策。如果我们的脑子是一个桌面,放在最上面的永远是刚刚放上去的,抽出来的,也是别人找你要的那份。而我们最想要做的那份,只会不断的沉底。
so,我把脑子里的每个杂思都拎出来。不给自己思考的时间,就是一直写一直写,写到大脑空白再也写不出来,总共写了242条,看着这242条,在以往我有工作的时候,也就是社会给我角色时,我会根据角色、项目和任务的分层方式,以及信息、行动和文档的分类方式,来梳理下一步行动。但这次,我是一个自由人,做什么都行,这242条指向了几种可能,因为信息不足,先做任何一个,我都不知道这个选择是不是对的,对先生和我的未来会有什么影响。
242条庞大的杂思让我迷惑,也有好处,在清空他们之后,最想要的浮现出来了:
我喜欢和有智慧的人接触,我也着迷于智慧。而在我目前的智力下,怎么学习、写作和研究,不过还是在我目前的级别之下,很难有突破。而为什么选择在离职后没有立刻去新西兰,而是来到北京,就是为了跟有智慧的人接触。在iCourt的一个月,最深切的幸福感来源于里面每个优秀又可爱的人,和他们共事很开心。对于共事的使命:帮助校友成功,我很认同去帮助别人成功,只是,iCourt的校友是法律人,过往经历导致,这群人多少让我有些压力,或许这是我不能完全展示优势的原因。
虽然没能继续留在iCourt,但那种全新工作的快乐、和优秀的人一起共事的感觉,都让我戒不掉。iCourt全部用Mac和印象笔记高效协同办公,也满足了我不重复和无废话的终极追求。
一定要去这样的团队,这是我对工作的要求。
对高效学习的工具感兴趣。我是觉得,当我们有一把好的工具,是更容易学会和积累的。工具在教会我们思维。想想,我们在和乔布斯用一样的电脑,和用Vim编辑器的程序员们用一样的键盘,和四处奔波的商务人士用一样的耳机,多少能理解感受到他们的感觉吧。话说,用最好的生产工具更是一种节约。不然你花费时间适应了一款便宜但不是最好的工具,之后这个产品被淘汰了,那么你就要适应另一款工具,以及不断去研究哪一款物美价廉的时间。而如果把这些时间和金钱直接购买最好的工具,上面的时间和金钱的消耗可以省了。
比如,印象笔记很适合生产实物或做销售的公司,做事务工作部分产出的信息管理帮助非常大。目前还有好多公司没有普及印象笔记,浪费了很多时间和人力,可惜了。如果你是上述公司,人数在50人以内的,推荐印象笔记企业版。作为印象笔记官方认证的培训师,帮助很多不同类型的公司设置整个公司的信息管理框架以及教会员工如何使用笔记,以此来帮助这些人快速适应工作,我是很开心的。
编程公司及知识产出型的创作公司,用github的程序思维做知识管理还有工作流,比如安人心智集团,阳志平老师的公司,我在跟着openmindclub里share的知识管理和工作法,研究如何用github做知识管理,大家都愿意进最牛的企业工作,能学到他们的工作方法,也可以和优秀的人一样思维。在学习这些新事物的过程中,工具不那么重要,背后的逻辑明了,可以在不同工具中使用,或许还能促进创造。懂用github来做知识管理的我,会比只会用saas的人做出更好的架构,节省更多的时间。不同的公司适合不同的工具。
阿雷刚刚跟我说的话很有启发:金庸描述的利剑、重剑、草木皆可为剑、无招胜有招,不是只有一种是好的,根据不同的人,给他提供合适他的工具。
这个过程可以帮到很多人,是一种开心。另一种开心是与用最好工具的人结交和工作,这样的相处会像不相上下的乒乓球比赛,有输有赢的过程中不会产生被高手碾压的痛苦,也不会产生和庸手打时不断重复的无聊。比如和剑飞用石墨对话,我跟他打字的速度相差不多,不存在思路跟不上的问题。谈话主题是大数据,虽然我对这个不懂,但在工作中遇到关于大数据的实际问题,也不会让剑飞觉得无聊。
工具是过程,指向的还是创造。学习工具的基础,研究一些感兴趣的事物,尝试可以和优秀的人协作,也许现在还不行,但至少真遇到的时候,不会错过机会。
刚知道不能和iCourt签约的时候,一瞬间觉得自己冒昧离职真是愚勇,随后就打消了这念头,去iCourt面试本就在递交了辞职报告之后,离开法院是为了把全部时间用在挖掘自己的内在动机、兴趣及价值。热情是比精力、时间和金钱更重要的资源。
确实冒险,如果把地区和行业当做横轴和纵轴,成为四象限的通路的话,在广州做法律行业的我,正确的途径或许应该是:1、在广州利用我所有的资源,尝试做做其他相关行业。2、法律这行在广州做好了,去北京继续这行。然而我选了最激进的第三条路,直接放弃地区和行业两个那么重要的因素,径直向第四象限冲去。
这种冒险,跟科幻小说里的跃迁相似,没错,我在跃迁。快速地去到上一个阶层。跃迁过程中会有各种不适。胡校长说创业费脑力、体力和心力,安替说做学徒只有一点,要有强大的内心,看到周围那么优秀的人,觉得自己真是渣都不如,但是要挺住这种自卑到贴地的感觉,之后就好了,我认为这可以称之为心力。我的心力还行。在不适中挺过来的就有了外星人的脑袋,挺不过来的就挂掉了。
跟阿雷讲了这个比喻,他笑说,不至于挺不过来,更不至于挂掉。他也是直接放弃了熟悉的地区和行业,直接来到第四象限。作为同为从广东漂来北京的前辈,他给我的建议是发现自己的内在动机,快快乐乐地去做,去保护它,不让名利侵蚀它,那么,快乐就会感染到他人,让他们带着机会来找你。
我跟他说(也跟你们说):明天我就搬去五道口啦,去那里尽量多和人接触、参加活动,全中国乃至世界,高商的人都在那里。既然我这么喜欢跟人接触,又这么喜欢高智商的人,干脆就让自己溺毙在那里吧,像安替说的,在时代的前端尽情放纵。
“挺好,我刚来北京的前两年也是在五道口。可以去清华听课哦。”
“我就是这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