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3月12日,罗斯福就职后的第八天,他在壁炉前接受三家广播公司的录音采访,工作人员因为工作方便在壁炉旁装置了扩音器。罗斯福希望这次讲话亲切些,就像坐在自己的家里,于是工作人员建议叫炉边谈话,这开启了一个传统,罗斯福在十二年任期内,共做了三十次炉边谈话,内容包罗万象,每当面临重大事件之时,他都用这种方式与人民交心。
当年的信息没有像今天那样铺天盖地,但罗斯福能赢得民心的,在于真诚,勇敢的把困难和挑战摆在大家面前,呼吁团结一心去应对,这让我想到瓦茨拉夫.哈维尔在1990年的新年讲话,这时他也刚刚就任,在民众面前无情剖析着捷克斯洛伐克的陈腐、匮乏和道德上的弊病。他说人决不仅仅是这个实际世界的产物,而是能够将自身与某种更高的东西关联起来,尽管这个实际世界试图一步步消除人们的这种能力,这个能力,用我们的话叫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哈维尔说捷克斯洛伐克是一个小国家,但曾经是欧洲精神文化重镇,外部的危害力量不是他们的主要敌人,他们的主要敌人是自己的恶习:漠视公德、空虚、个人野心、自私和互相倾轧。哈维尔说,最重要的是将他们当中在道德、公民意识、政治专业方面最优秀的人推举出来,而不论他们的背景。他说的很对,对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组织来说,最重要的是找到优秀称职的人才,而对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修身。
从古至今的读书人,最基础的还是修身,大学里说格物致知是开始,从格物致知到意诚心正,然后就可以修身了。那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高境界,或者说仰望的星空又是什么呢?哈维尔说是持久地令仁爱、理解、精神及理想力量得以焕发,从而造就一个独立、自信、民主、拥有繁荣的经济和社会公正,服务于个人并因此希望个人也来为其服务的富有人性的国家,中国传统思维下的星空,是我曾在贵州何应钦家的老宅子看到过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坚持一个好的习惯不容易,就像去年11月21日我启动了这个公号,开始每日分享一些我的想法,到今天为止,已经坚持了406天。而2016年开始我也在努力做一个年终的盘点和新年的展望,16年的主题是不畏雾霾,活出精彩,17年的主题是难忘支教,感恩亲友,18年的主题是艮上坤下,谨慎隐忍,19年的主题是为杨文医生呼吁公平。文字有长有短,感悟有深有浅,但今天再看起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2020年对大家来说,都是一个意味深长的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很多东西,我自己总结,让我充分感悟生命和生活的无常,时光如沙漏般逝去,辉煌和衰落像昙花一现般短暂,很容易让人怀疑现实的虚幻和镜花水月,甚至急于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和某种信仰。但我却更笃定于薛定谔之猫的真实,正是因为短暂和无常,威廉布莱克笔下的“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无限掌中置,刹那成永恒”是在让我们抽身物外,还是教我们学会珍惜?
白乐天放逐江州时说“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孔明也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种精神上的追求,和奥勒留以及斯多葛派是相通的。为什么中国的传统文化要推崇精神上的宁静和专注呢?为什么从古至今都讲究修身呢?因为不这么做,是很容易被外在的诱惑所吞噬的,比如物欲,或者权力。
在和一个朋友探讨“究竟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又在追寻什么”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甚至很多人一生都没有答案,我个人觉得与其这么早去下结论,不如多活多体验,给自己准备不一样的选择,进行不同的尝试,在这个过程中找到生命的意义和追求。换句话说,生命不在于答案而在于过程。珍惜每一天,不再纠结于它是虚幻还是真实的,相信自己的体验和尊重自己的感受。滚滚红尘,每天的喜怒哀乐,每个人的因缘际遇,都是微不足道的,用《沉思录》的话“广袤无垠的欧亚大陆,在宇宙不过是一角落;海洋之大,不过犹如一小水滴;马其顿的埃索斯山,与全宇宙相比,不过尘埃一粒;而此时此刻,在无尽的时间序列中,也只是无穷中的一点。所有一切存在物,都是渺小的,变化着的,无任何稳定性可言的东西”。但同时也是真实的,接受事物的普遍渺小使我们谦卑和懂感恩,正因为事物渺小,我们的心胸从而得以博大。
斯多葛派说人生不过一种意见,只要你乐意,都属于你的思想所支配。最为珍贵的是在无常之中的平常之心,奥勒留不相信灵魂,他说如果人死后灵魂依然存在,那么自古及今,天空以怎样的方式为他们腾出地方来呢?他相信人必须全然地生活在此时此刻,因为尽管宇宙永恒,人所能把握的时间只是现在;不论是寿比南山还是朝生夕死,你所能拥有的都只有此时此刻。而使人不能全然地进入此时此刻的,莫过于心中的非分之想和对心外之物的好奇。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需要修身。
展望新的一年,我不觉得大变局之下就一定是我们的机会,我也不觉得疫情结束就会万事大吉,但我还是相信积极向上的态度,和持续修身以清净自己的心境,不为无法挽回的过去和虚无缥缈的未来而烦恼,与其去寻找神,不如服务于自身中的神性,使自己远离喧嚣的欲望、邪恶的感情、轻率和虚荣,以及远离对于神和人类的不满。
1968年是一个火热而混乱的年代,从华盛顿到伦敦,从巴黎到西贡,从柏林到布拉格,从芝加哥到墨西哥城,人们纷纷走上街头,要求解放和自由。处于社会激荡期焦虑不安的嬉皮士们既与主流社会文化保持距离,又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之后的1969年,互联网诞生,波音747上天,首颗人造心脏用于临床,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轮下水,尼尔.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迈出那著名的“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坏与好,乱与治,后退与进步,往往就在一瞬之间,一念之际。
梁济问梁漱溟世界会好吗的时候,其实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奥勒留说清晨不愿早起时,可以简短对自己说“我要起床去履行一个人所负有的责任,难道我会不乐意履行我之被塑造,我之被生于此世间而应该负有的责任吗?”在我就没有必要了,因为岁月的年轮已经推我到了每天自然早起的阶段了。新的一年,祝大家思想精进、心境富足、人身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