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生,就是一场有选择的冒险。无论你多有本事,都需要有人陪伴在你的身边。
所谓“孤掌难鸣,独木难支。”
一个人再厉害,他也无法完全独来独往,终究需要跟人生的战友相互扶持,共同到老。或许,这世上最美的付出,最真诚的心意,便是陪伴。
有国学大师认为,人活于世,大多数时候依靠的,便是缘分。一个“缘”字,便足以概括了人之一生。缘来缘往,缘聚缘散,得失离合,一切都是命数。
能够陪伴在我们身边的人,绝大多数都是有缘人。而无缘人,早已离我们远去,成为我们人生过客中的一员。
谈到“缘分”和“过客”,就想起以往家中长辈说过的这么一番话,人活着,没必要追求太多的朋友和亲人。有些时候,有几个合乎心意的人陪伴在你的身边,那就足够了。
什么是“减法”的人生?这就是“减法”的人生。没必要与过客互诉心意,也没必要跟过客相互往来。你的真心很贵,不要轻易浪费。
也许,等我们上了年纪之后,就会明白,陪我们走到人生尽头的,是这些人。
02
一位八十岁老人感慨,陪伴我走到人生尽头的,只有他们。
老领导王教授今年已经80岁了,他桃李满天下,所认识的达官贵人数不胜数。但是,他却很少跟这些人往来。
尤其是他到了65岁之后,基本上就选择跟身边的亲人,或者跟二三挚友交往。在他看来,有些人只能陪伴一时,而有些人却能陪伴一辈子。
他的老朋友,也是他的科研伙伴,张教授,今年已经78岁了,虽然上了年纪了,可这两人经常见面,甚至还会一同回到学校,跟年轻的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论今。
随着王教授逐渐老去,他自己只有这么一种感觉,那就是感慨和知足。
感慨,是因为以往的工友们都已经陌不相识,多年没有往来了,如今只有老张一个挚友。而知足,是因为他的身边还有爱他的家人和挚友。
人活一世,能够做到“金榜题名时”和“他乡遇故知”,就已经特别不错了。而王教授,至少全部做到了。
哪怕在今时今日,他也特别喜欢到处走走,哪怕拄着拐杖,也要去大好河山看看。甚至他还跟老张约定,十年后,依旧要陪伴在一起,老朋友可不能失约。
03
人这一生,其实会遇到成千上万的人,但最后留在你身边的,就只有一两个挚友,以及好几个待你特别好的亲人。
一般来说,陪伴我们走到人生尽头的,大致可分为这么4类人。
第一类人:我们的伴侣。
所谓“年少夫妻老来伴。”之所以人要结婚,就是为了晚年的时候能够有人相伴。要知道,有爱人陪伴的人生,才算是有价值的人生。
记得年轻的时候,总认为结婚是为了传宗接代,殊不知,这不过是一个方面罢了。更重要的是,你要寻觅一个人生的战友。
你的伴侣,就是你的人生战友。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你和他过得好,那你的晚年才会幸福安康。
第二类人:我们的儿女。
在如今这个“唱衰孝道”的时代里面,我们最缺乏的,就是对于孩子以及子孙后代的信任。如果这种不信任的情况继续下去,那我们该如何是好呢?
不信任的情况造成的最后结果,不过是父子或者母子之间相爱相杀,做出“亲者痛而仇者快”的事儿罢了。没有任何的必要。
更重要的是,有儿女在旁的晚年,终究胜却人间无数。
04
第三类人:知你心意的挚友。
有道是“朋友遍天下,知己有几人?”
你的朋友遍布天下,但爱你的人又能有多少呢?不过是二三知己罢了。就是这二三知己,比你交一万个过客都要有价值。
过客,他们只会看着你的钱财或者地位来做人。当你有钱的时候,别人会附和你。可当你没钱的时候,别人不就会嫌弃你吗?
交朋友,还是要交一个“知心”的朋友比较好。至少朋友的知心,能让你感知到生活的温暖以及人间的真情。
第四类人:你内心真实的自己。
曾仕强教授认为,在人生的最后一刻,大多人都会接受“最终审判”。而这最终审判的执行者,不是别人,恰恰是我们自己。
当我们回望前半生的时候,我们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后悔,不会因为聚散离合而失望,更不会因为迷失自我而痛苦。
人,最该取悦的,并非是别人,恰恰是我们自己。对自己好一点,多涵养自己的心灵,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这,才是最为基本的追求。
人活一世,没必要招惹太多的闲人。只要有亲人知己在旁,那就人生无憾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