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天,总是且寒且暖,乍暖还寒。在冷热之间无序切换。在这种天气里,室外阅读有时并不是一种上佳之选。
在这种变幻不定的天气里,去户外读书可能并不是一种上佳的选择,但窗外的春风却又分明做了最好的呼应,映着桃花开正艳、嫩柳绿色浓,时时吹拂的春风却又分明。
在这种大背景下,深宅如我,还是鼓起勇气,背上包包出门去。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大抵只存在于旧时的歌声里了,现在的小孩子们还要上各种技能课。
对于成年人我来说,做了一天的家务,偶尔偷闲看会子书也是很值得肯定的。
既然是偷闲,便如偷情一般,一切自然要从简。官家要走地道而不能赫赫扬扬如元妃省亲一般大摆仪仗的跑去见李师师。
自家不敢与天子比肩,只靠一辆自行车人力送货,备得超市特价土豆沙拉一盒,二手书三本,赶赴社区公园欲寻一长椅,坐下看书自然是极好的。
只是现实之骨感通常与理想之丰满两两相欢。
比如座位问题,春寒料峭,想找晒得到太阳的地方,皆有人坐了,未果。
再来,找能晒到部分阳台的地方,难得,且有阳光有有阳光的苦恼。具体表现在书页反光,晃眼的厉害。
最佳选择是找到那种既能晒到太阳又有部分在阴影里的座椅,既可以晒着太阳,有合适的光线看书。
但最终结果是虽然勉强找到符合条件的座椅,但眼前总有踏青者走来走去,于是最后的结果就是看得小时,便拎包挟书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