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道夫·艾希曼,是原纳粹德国的一名中校军官。他的前半生非常的平凡,与你我并没什么差别,但他在36岁被任命为纳粹集中营负责人之后,在短短的3年多时间里,指挥着集中营全力开动,杀害了数以百万计的犹太人。可以说,他成为了远远超越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杀人魔的“终极杀手”。
为什么这样一个普通人,会迅速变异成为超级杀人魔呢?各种资料和调查显示,艾希曼并不是忠实的纳粹主义者。集中营内的党卫军队员,绝大多数也曾经在私底下帮助过犹太人和其他少数民族。那么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不乏良知与道德的人,却能够冷静地杀害这么多人呢?服从心理或许是最大的原因。
所谓的服从心理,就是指个体在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意志的压力下,被迫产生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事实上,在二战结束后的纽伦堡审判中,许多纳粹分子都辩解道,作为一个军人,执行法律和服从命令是天职,何罪之有?
美国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曾做过一个关于服从权威的著名实验。实验中他招募志愿者,让他们分别担任“教师”和“学生”角色;并且规定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后,“教师”需要对“学生”施加强度和痛苦程度不断增强的电击。尽管“学生”以各种形式反抗,甚至流泪、哀号,仍有超过一半的受试者不顾“学生”的痛苦,在实验者的命令下坚持到最后,对“学生”施加了最强程度的电击。
后来,其他国家的心理学家也都做了类似的实验,实验的结果也都大同小异。结果显示,服从可能是很多人根深蒂固的一种行为倾向,这种优势冲动打败了我们在伦理、同情和道德行为方面所受到的教育,也打败了我们的理性思维。
那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更容易服从呢?影响服从程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命令者的权威性。命令者权威越强,其影响力就越大。职位、权力、能力、智慧等等,都是构成权威影响的因素。心理学实验揭示,即便是医生故意给出明显错误的指令,或者找人假冒医生下指令,护士也往往会毫不犹豫地坚决执行指令。
2.服从者的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心理学家科尔伯格将个体的道德判断水平划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水平。道德判断水平越低的人,越容易服从他人。
3.情境压力。人是从众的动物,如果有足够的社会支持,个体就会有更大几率去反抗权威。反之,如果处于孤立无援的环境下,采取服从态度的可能性就会变大。
4.心理距离。以前述电击实验为例,当惩罚者与被惩罚者距离较近时,惩罚者的服从行为就会减少。反之,当命令者面对面直接下指令时,惩罚者的服从行为就会明显增加。
总之,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对服从可以超越道德的判断。我们比我们想象中更容易服从命令,更难以坚持自我的判断和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