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是一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其主要特点为慢性进行性、长度依赖的运动及感觉神经病,最常见表现为下肢起病的、缓慢进展的肢体远端肌肉萎缩,无力和感觉丧失。根据上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主要分为髓鞘型和轴索性。根据遗传方式、临床表现和电生理,CMT主要亚型包括CMT1-4以及CMTX。此外还有CMT5-7、dHMN(远端型遗传性运动神经病)、HNPP(遗传压迫易感周围神经病)。
目前已发现的致病基因达60多种,在每个疾病亚型中,不同字母代表不同基因突变(如CMT1A,CMT1B)。
CMT是一组由不同基因突变导致的周围神经病。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表达于周围神经的髓鞘和轴索,突变导致周围神经髓鞘形成缺陷或轴索功能异常。
CMT的总体发病路为40/100000,发病率在人种间无明显性差异。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形遗传和X连锁隐形遗传等。
常见的突变基因包括PMP22、MPZ、GJB1、MFN2。常见的亚型为CMT1、CMT2、CMTX。
CMT1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脱髓鞘性CMT,其中CMT1A为最常见的CMT亚型,约占40%-50%,其突变基因为PMP22.
CMT1B占CMT1的3%-5%,其突变基因为MPZ。
X连锁隐形遗传的CMTX1为第二常见的CMT亚型,约占10%。其突变基因是GJB1.
CMT2为轴索性CMT,其中常见的基因包括 MFN2,约占CMT2的20%;MPZ,约占CMT2的5%;NEFL和GDAP1等。
CMT4为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的脱髓鞘性CMT,其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为GDAP1。
PMP22、GJB1突变、PMP22缺失、MPZ突变、MFN2突变、这5种亚型占所有CMT的92%。
CMT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远端为主,并逐渐向近端发展的肢体肌肉萎缩、无力及感觉丧失。常见临床表现为运动能力不如同龄人,跑步困难,易扭脚,足下垂,小腿腓肠肌萎缩形似鹤腿;查体可见弓形足、锤状趾,远端肢体为主的无力萎缩,深感觉减退。患者通常20岁前起病,缓慢进展,疾病后期可能严重影响活动,但很少导致完全残疾,也不影响正常寿命。但有些特殊类型起病早且严重:如Dejerine-Sottas综合征患者婴儿期起病,导致低张力的软婴、运动发育迟滞等。少数CMT可有周围神经病以外的其它表现:CMT1型可有卒中样发作伴MRI白质可逆性病变;CMT5型伴锥体束征;CMT6型伴视神经萎缩;CMT7型伴色素性视网膜炎。
CMT的辅助检查分为三种方法:
1.电生理检查 电生理检查对于区分脱髓鞘性和轴索性神经病十分重要,同时可以检测是否有临床下的感觉神经受累,有助于CMT分型;此外,阶段性运动神经传导检测在脱髓鞘型CMT与CIDP的鉴别中也有很重要作用。均匀的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上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38m/s)提示退髓鞘型CMT(CMT1以及CMT4),而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或轻度减慢(正中或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38m/s)、伴有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及感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提示CMT2。当上肢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位于25-45m/s的中间值时,需要警惕CMTX1。脱髓鞘型CMT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通常均匀减慢,若出现明显的波形离散、传导阻滞通常提示CIDP可能性大。但在MPZ基因突变的CMT1B中,偶尔会出现传导阻滞;CMTX1种,有时可有不对称的传导速度减慢,可有明显的波形离散甚至传导阻滞。
2.遗传学检测 基因检测对于CMT的诊断和分型十分重要。鉴于PMP22、MPZ、GJB1及MFN2基因突变在CMT中占90%以上,故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和电生理特征选择 可能相关的基因进行一代测序检测。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普及,对于常染色体显性的退髓鞘性周围神经病,可首先采用MLPA技术进行PMP22基因重复突变的检测,如果阴性再选择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更多相关基因进行检测。
3.神经病理检查 随着基因检测方法的应用,绝大多数疑诊病例无需进行神经活检。但当临床及肌电图不典型时,可通过神经活检来协助鉴别诊断。
CMT的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电生理检查及基因检测。对于缓慢进展的肢体远端肌肉无力萎缩、弓形足、伴或不伴有轻度感觉异常,电生理提示感觉运动性周围神经病的患者,不论有无阳性家族史,需考虑到遗传性周围神经病,特别是CMT。基因检测时确诊CMT及进行分型的核心手段。
临床上也会经常碰到一些相似症状的患者,如何鉴别诊断?
1.CMT主要需要与一些累及周围神经的其它遗传性疾病相鉴别,如Krabbe脑白质营养不良、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线粒体病、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和遗传性共济失调等。他们除具有周围神经病以外,还有神经系统其它部位和非神经组织器官受累的表现,而CMT较少有周围神经以外的其它系统受累。另一些以周围神经受累为主的遗传性疾病,如远端遗传性运动神经病(dHMN)、Refsum病,家族性淀粉样变性、巨轴索神经病和遗传性压迫易感周围神经病等,需要在临床和电生理检查基础上,选择必要的生化检验、神经活检病理和基因检测来加以鉴别。此外,还需要与远端型肌病和下运动神经元综合征(如脊肌萎缩症)相鉴别,肌电图及必要的肌肉活检病理及基因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
2.CMT需要与获得性周围神经病相鉴别,如CIDP(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周围神经病)、副蛋白血症相关周围神经病,轴索性如中毒、代谢相关周围神经病和多灶运动神经病等。CMT通常在青少年或幼年起病,起病年龄晚需警惕获得性周围神经病。CMT起病隐匿、数年内缓慢加重,而获得性周围神经病多病程较短。查体发现弓形足、锤状趾、鹤腿症状提示CMT可能性大。退髓鞘型CMT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通常均于减慢,若出现明显的波形离散、传导阻滞,通常提示CIDP可能性大。CMT的脑脊液蛋白可轻度升高,但若明显升高(如1g/L)则需考虑CIDP等获得性周围神经病可能。
目前,CMT的治疗主要是支持治疗,没有改善疾病的特异性药物。适当的支持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康复治疗 规范的康复治疗能够延缓疾病造成的功能障碍如关节畸形等,维持更好的生活功能和姿态。支具鞋等可改善行走步态。
2.外科矫形治疗 对于严重的骨骼畸形,特别如高足弓、锤状趾畸形,手术矫形可能有益。
3.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加重CMT的药物 如长春新碱、胺碘酮、硼替佐米、铂类、氨苯砜、来氟米特、呋喃妥因、甲硝唑、司他夫定、他克莫司、沙利度胺、扎西他滨等。
4.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CMT类型众多,基因确诊后建议遗传咨询,明确病因及家系成员风险。对于严重致残的类型,在家属充分知情、征得意见后,可考虑再次生育时进行产前诊断。
诊疗流程如下:
腓骨肌萎缩症
5b0988e595225.cdn.sohucs.jpg
微信图片_20210410230920.jpg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