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堤旁边的路灯,依旧是准时准点开,不知自己在忙什么,一天下来也没闲着,就是觉得过的太无聊了。
早晨起来,洗洗刷刷之后,就去学校了。
上午的培训是做试卷,好久没有完整的做试卷了,还让写作文。我也不管时间,一题一题地做,按照自己的理解做完了整张试卷,作文题目我写的是《越来越成熟的我》
交了试卷,和小楚还有梦迪,在梧桐树下聊了会儿,然后照常回家做午饭。
中午不想睡,看电视剧打发时间。
下午的培训是研讨课件,我电脑坏了,也没有带,新买的又没有到,于是,和刘晶晶聊了会儿成功教学法模式。后天让老师讲一节课,刘晶晶准备讲《天净沙秋思》我准备讲《赤壁》
下班回家的时候,我骑车路过惠庄,走在街道里,我遇见了一位爷爷,光着脊背,皮肤黝黑,右手手脖子上系着白色的毛巾,略带土色,腰上的肋骨清晰可见,看上去有点儿瘦,只见他骑着脚踏三轮车,车斗里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奶奶,用一个发卡拢着头发,没有牙齿,双手扶着三轮车的边沿儿,蹲在车斗里。爷爷骑三轮车很用力,一直往前走……
我好羡慕这一幕!
爷爷奶奶那一辈人的感情,真的令我们年轻人向往,上个世纪的爱情,没有那么多事儿,男女双方一见面,只要是对脾气,能过成一家人家,就组建家庭,夫妻双方共同努力奋斗,让自己的小家庭过的很美好!
我虽然没有经历过如此相亲相爱的感情,但是我生长在农村,这类场景我见得太多了。我小时候还见过村里裹脚的老奶奶,用手扶拖拉机犁地的爷爷,用抓口在地里打土坷垃的母亲……
我是一个乐观又悲观的人,想想,也许是自己小时候的记忆储存太多了,留恋太多过去的事情,脑子里总会浮现出小时候的那个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董庄村。
我羡慕村里那些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辈的爱情,有时候我真的想成为一名倾听者,去听听上个世纪爷爷奶奶那一辈人的爱情故事。
其实,现代人的感情太物质化了。也许是我读书太多的缘故,慢慢地学会了接受现实,也就不期待长久的爱情故事,也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
现代人的感情都太功利,感情这东西,夫妻也好,朋友也罢,你的付出要找对人!只有对等的相处,彼此的迁就、包容才能情意无限!
还是盼望未来可期!否则,天算不如人算!一没时间二没精力!余生很贵,把有限的精力投入给自己不多的时间里,过好当下,活好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特别喜欢杨绛先生说过的一句话:
当你的脚被你的鞋磨出了泡,你却还舍不得丢掉,那说明你喜欢,突然有一天这个泡,让你日夜疼痛,你才发现,这样的坚持,是多么的不值得。因为这双鞋,从没心疼过你的脚,所以善良要遇对的人, 付出要对值得的人。
活得通透的人,大概都会如此对待一份感情吧。
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人合不合适,只有心知道。
很多人都懂得这个道理,但是每每要等到鞋子磨破,血肉模糊,才会真切体会到疼痛,才会舍得丢弃,才会与那个让你肝肠寸断的人分道扬镳。
迟迟做不到断舍离。
一是因为不甘心自己的付出就这么打水漂,明明自己对那个人付出了一切,却得不到她的等值回报,怎么能就此罢休?那之前的过往又算什么呢?
二是因为对所爱之人还抱有希望,总想着迟早有一天会感化他,然而最后等来的却是更深的伤害。
三是因为自己“当局者迷”,看不清双方不对等的关系,只知道一味对她好,天长日久养成了付出型人格,如果不是“脚破了”,即突发事件的出现让自己幡然醒悟,可能一辈子就那么过下去了。
丈夫钱钟书评价妻子杨绛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这句话足以说明杨绛先生在感情方面,是一个拎得清的清醒女人,所以他总结的这句话一语道破人和人之间关系的真谛。
夫妻也好,朋友也罢,两个人相处,你投之以桃,我报之以李,感情是相互的,这样才能不生嫌隙,友好和睦,长长久久。
只有懂你的人,才会心疼你的付出,才不会让你的爱付之东流,才会恨不得用更多的爱回报于你。
而那些只知道索取,只知道心安理得接受别人好的人,自私到骨子里,十有八九会辜负所爱之人,也迟早会为自己的薄情寡义付出代价。
所以,睁大眼睛看清楚身边的人,不要穿着不合脚的鞋子走路,不要盲目付出,不要让自己成为感情的俘虏,遗憾终生。
杨绛在《走到人生边上》里写道: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大堤上依旧有许多散步的人,晃晃悠悠,享受夜晚带给自己身体上的舒适感。草丛里的夏虫,唧唧复唧唧地叫唤,仿佛再说:“慢点儿!慢点儿!夏天慢点儿过去!”
旁边的路灯像一个个勇士,亮起自己的光芒,为夜行的人,照亮回家的路!
抬头仰望,天上的星星,斑斑点点,零零散散,又是一个炎热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