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讲课真作难!
公开课最好选择故事性强的文章,因为这样的文章容易扣人心弦,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容易被故事吸引。无论是读还是写都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但我们的课讲完了,学校又不让讲重复课,没办法我将目光投到了课后的补充阅读性的文章,那几篇课文真没什么意思,颠来颠去,有两篇勉强能用:一篇是老舍先生的《养花》,这篇文章虽然是散文,但离现在的孩子有点远,学生不易理解其中深刻的内涵;另一篇是《琥珀》,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属于说明文范畴,趣味性也不大,但我想文中的想象部分学生是感兴趣的,所以最终我选择了讲《琥珀》。
课文内容主要是让孩子们了解作者通过合理想象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再者是琥珀的价值。因为这是篇科学小品文,其特点是准确性和生动性,和以前学习的说明文有所不同,又为以后的初中学习做个铺垫,我觉得有必要让孩子们了解这点知识。所以我在心里定了三个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了解琥珀的特点和形成过程;学习作者的合理想象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琥珀向学生渗透生命的永恒意义
定下这三个学习目标后,我就在想用什么方法让学生学会又能显得有趣味。这真是一次熬人的旅行。方案设定好后,一试课,觉得不理想,回家又连夜修改。第二天把修改好的课再试一次,又觉得导语太单调。又重新 看课文,理思绪。那两天简直没有自我,教案写一次再改一次,导语换一个再想一个,板书先是写条件,想想作者主要是通过合理的想象讲解琥珀的形成过程,最终还是确定写作者的想象思路。这样改一遍再改一遍,连女儿都知道琥珀是咋回事了,一天带她到中医院,她一下子看到有个草药抽屉上写着“琥珀”二字,非要看看真是的琥珀 长什么样,一个医生问她为什么非要看琥珀,女儿回答说“因为妈妈要讲琥珀”。当时我想,如果真有晶莹剔透的琥珀放在我面前,也许我也感觉不到它的可爱了。
我讲课喜欢抓住一个能起到提纲挈领的关键词,然后在解剖这个词的过程中,理解全篇课文内容。这一次我依然采用了这个方法。我先让学生通读课文,然后小组学习,找到琥珀形成的条件,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学习琥珀形成的过程。然后从课文末尾入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找到琥珀的价值,然后提炼出关键词“推测”,让学生找到由实向虚推测的相对应内容,进而理解作者合理想象的方法,也知道了科学小品文要讲究准确的特点,再找到作者想象生动的地方,有感情的朗读,了解琥珀生动的特点。这样的过程可以不露痕迹的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最后我回归到苍蝇和蜘蛛身上,让学生思考两个昆虫是否幸运的话题,学生在辨别幸与不幸的过程中,理解生命在用另一种方式获得永恒,这才是两个昆虫的最大价值,当然会举一反三的孩子也会感悟到人生的价值所在,但这一点不是本课内容,所以没有再继续延伸。
以上是我认为比较成功的点。但这节课有更多的不足。一个是作为公开课,我选错课了,说明文不易吸引人,当然也不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我站在那个“高高”的讲台上,心里有太多的紧张,本来已经准备充足的了,但站上讲台后,还是想不起来要说的话。也许我的紧张也感染了学生,好几个学生的手想举又不敢举,整节课有些被动。再者,可能也如校长说的那样,抓的点有些多了,最终每个知识点似乎都有点不足。
总结:一 选课很重要。二课不能贪多,一课一得,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