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

上上周语文测试有一道“看图标音节”,有一道题面画的是沉甸甸的“水稻”,多多 压根不认识是什么,试卷是“黑白油印”也有些许关系,但陌生感是最主要的因素导致他根本不知道那居然是我们每天离不开的食物--大米的始源。

恰巧看到“东莞时报”组织的“秋收活动”,虽然多多读幼儿园中班的时候是有去体验过收割稻子的,终究因为小,时隔又两年,完全不记得稻谷是长什么样子的了,就像此刻我在“敲下”这篇,怕的是日后也忘记了,权当是一种自我记忆。

我们去的是麻涌古梅生态农业园,天气刚好有点微凉,徐徐的风儿送来的稻香是记忆中“久别重逢“的熟悉感,立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儿时嫌累弃苦的农活,到自己娃的年代,居然是一种兴趣怏然的体验,然而倒成一片“稻海”的“枣红糯谷”收割起来很容易伤到手,所以只让孩子们"蜻蜓点水”式象征性体验了下割稻子,打稻谷。

推送的文章告诉我们可以捕鱼,然而当我们看到捕鱼的地点就是田垄之间的”排水沟",乌漆嘛黑的,能用渔网捞到鱼的可以打一成语了--浑水摸鱼。所以直接我们就跳过这一环节跟着导游去观望台欣赏"稻田艺术",看到大大的“鱼米之乡”才突然明白为何有“捕鱼”这一个环节,原来是想让小朋友明白这是一个“鱼米之乡”的地方。

活动结束的时候,组织方让小朋友体验原始磨坊磨"米浆",品尝了“枣红糯谷糖水”,应该是让孩子知道今天收割的"枣红糯米"可以用来做什么,因为最近老看我做米酒,多多倒是知道糯米可以用来做他喜欢吃的米酒,还送了一小袋“枣红糯谷”,感觉是自己"打"出来的一样,另外还特别送了一盘已经发育好的“辣椒”绿植,既然没有参与稻谷是如何成熟的,活动方则希望孩子们能够参与辣椒的成长过程,希望小朋友可以能培育出辣椒的果实。

临行回城时,越发感觉到降温的骤变,零星着有些雨滴落下来,再次经过“稻田”时,闻着稻香,突然想起宋代诗人“辛弃疾”的写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稻子熟了


打稻谷


闻闻"稻香"


仰望"稻田"


稻田艺术"鱼米之乡"


拥入"稻田"


丰收的喜悦


认识大米是从稻谷而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无论走在哪里,饮食上总是倾向于米饭,那种醇香的饱腹感于我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情怀,带着儿时的欢快,也带着浓浓的乡愁...
    五墨阅读 412评论 2 3
  • 淡淡的,夹杂着泥土的味道,熟悉的,一如伴我左右的一切,扑面而来,阵阵稻香。 又是一年金秋时,空旷的广场上,宽阔的水...
    槿墨汐阅读 542评论 0 3
  • 我就问你一个问题吼~ 如果你和我一样,小时候住在十八线小县城的某村儿里,会不会觉得电视里的大城市,宛如另一个世界?...
    翻滚吧吴小昏阅读 564评论 2 1
  • 曾经那个懵懂青涩的少年,游弋在荒烟蔓草的斑驳的往事里 。挣扎,绝望。几番辗转,谁颠沛流离了他的年华? ——题记 序...
    鹿里随想阅读 480评论 0 1
  • 人生总会遇见诸多不测,总会有某个阶段你会不安,恐惧,感到孤独,这个时候你应该看看卡夫卡。看看他的日记,看看他...
    王艾柯阅读 366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