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了一篇文章《生态木门的冬天要来了吗?》,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一天时间阅读量过500,也是创了我这两个月以来的新高了。
2018年11月10日,L1组编号8号,日精进第226天,文/胡鼎峰
最近的市场是真难跑呀,这一次出来将近半个月的时间,连鞋子都跑了一个洞出来了,虽然也有一些客户下订单,但绝大部分都是下的样品,这与我2015年的出差完全不同。
2015年那个时候我出差,开着商务车,只带图册和色卡,走到哪里订单就接到哪里,记得当时在六安的时候,客户那里坐下来十分钟不到就定了万把块钱的货,现场写订单,现场转账。在阜阳也是一样,基本没有花多少时间就和客户成交了。
但是现在出门,我们开着全顺大车,装着门板样品,带着满车的图册和色卡,到了客户那里又是下板让客户看样品又是用砂子给客户做耐磨试验,忙得不亦乐乎。客户答应能够下个两张板做个样品,那都算是很成功的一次拜访了,更多的时候只能是默默体会沟通失败的酸楚。
足够的拜访量换不到足够多的成交额,出来一趟也只是和客户混个脸熟,期待样品到客户手上以后能够在后续产生持续的订单。这一趟出差完全就当做是出来发传单做广告了。
我们自己都这么难跑,可想而知我们的客户更难跑。
但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生态木门之所以有冬天,一方面是因为市场蛋糕就这么大,一下子这么多厂家要来分,肯定不够分。另一方面就是农村市场需求的减少,但是城市市场的需求还在,商品房精装修是大势所趋,生态木门和生态快装还是大有前景的。
但是,现在我们的生态木门企业已经没有那么容易做大做强了。
以前市场好做的的时候赚到钱的客户,他们无论是转型升级还是转行都是游刃有余,但是对于这两年才刚刚上的企业的来说,真的很残酷。
假如一个门厂都是做低利润的便宜门的话,算算一年下来好像是比打工多赚了那么一点点,但是把厂房租金和设备一算,我想很多人可能还不如去生意好的大厂打工赚的多。
今天有一个客户跟我打电话,说上个月做了3500个门,很焦虑。我说:3500个门你都焦虑,焦虑啥?他说,去年就是这个量了,今年还是这个量,没有增长,所以焦虑。
是的,门的绝对数量没有增长,假如门的单价又没有提升的话,确实是需要焦虑的。
类似的情况在压板厂也同样发生,那天我们刚好走到一个同行的厂里,我们都有着共同的客户。那天老板也跟我们诉苦,今年的产量与去年持平,但是每张门板的销售价被迫降了三块钱。所以现在也是苦苦支撑。
面对市场的寒冬,我们都说,要转型升级,要做品牌,但是做品牌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做品牌,一定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我们不可能想做品牌就做品牌,想卖高价就卖高价,在没有知名度之前,谁愿意花钱来买我们的高价产品?
保时泰就算是仿得和保时捷一模一样,不还一样只能卖保时泰的价格吗?
经营一个品牌就像是在种树,我们只能耐心去浇灌,悉心去呵护,它才会一点一点地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