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停了一个多月,再次写简书,确实证明自己目前不是能够坚持到底的一把好手。多次的拖延会让自己之前的努力石沉大海。在当今这个社会,没有办法连续的产出所学的知识分享,势必就会被人们所遗忘。唯一有所改变的是,现在的我对于自己的责备变少了。从自责到他责,再到无责,也许真的是一辈子的功课。就像我今天要分享的书一样《学会学习》——可能也是一生要学习和锤炼的经验。
初次尝试思维导图的欣喜
看着自己能够画出这样的思维导图,心情异常兴奋喜悦,因为一直以来都对自己的手绘是否能见人表示相当质疑,抗拒的心理总在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己,“我真的可以吗?”,然后第一感觉猜测,看到的人就会“丑拒”,后来发现画完之后,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丑”。
嘿嘿~
看到把整本书里自己印象最深刻,也是对自己最有营养的知识点用关键词的方式都画在了一张A4纸上,一目了然的感觉真的很神奇。这种神奇会让人爱上这种记录要点的方式,我向自己承诺要多去练习、实践与分享。
搞清为何而学的同时,如何去学更重要
我想这是“WHY”和“HOW”的关系,也是思维与行动的关系。我很认同本书的价值观,究其学习的起心动念,行动比一切更重要。回想自己的学习历程,拖延症的存在,就是因为不知道该“如何学”,或者更有甚是“有方法而不愿意行动”。自黑一下自己,其实更多的是“有方法而不愿意行动”。这似乎也是整个社会的通病,你我都不例外,皆会时不时地犯此病。
想要学会高效的学习,认知自我是开门的钥匙
本书作者齐藤孝列举了大量各国历史名人关于如何高效学习的理念、方法和技巧,在这之前,却也用了不小的篇幅来让读者学习了解自己在什么时候最有干劲,以此激发学习的热情。我从书中的选择题里做了一下自测选项:
我喜欢从基础开始
喜欢不停写模拟题
喜欢去咖啡店学习
擅长自习
喜欢在自己的房间学习
喜欢默读
喜欢反复练习
喜欢把笔记做的很工整
喜欢通过抄写帮助记忆
喜欢复习
喜欢短跑式学习法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对自己做自我评估,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高效学习的两大法宝:“制胜球”和“好战术”
我所理解的“制胜球”,在书中有三点:
1.对于学习,是自己的“需求”还是纯粹的“喜欢”。比较出两者间的不同,就能找到学习针对的不同方向。最怕的是对于学习,既不需求,也不喜欢。这也是最可悲的事情。
2.对于学习,是否拥有强烈的动机。如果不学习,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会被剥夺,包括生命,我想这样的危机感会促成最大的学习动力。
3.对于学习,要学会取舍。对于工作后的成年人的学习,学会取舍是拥有高效学习的重要前提。信息过载的今天,如果不能理性取舍,盲目的苦学,反而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关于“好战术”
书中列举了大量名人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我也对众多的学习方法进行取舍性的阅读与吸取,让我最感兴趣的是我在读本书前已经在用的“白纸活用法”。在当今提倡环保的时代,用过一面的复印纸保存装订起来,使用另外一面进行随时随地的灵感创意记录,写作的练习,真的一点负担都没有,相当的好用,自己的方法能和书中的观点不谋而合,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最后想说的是,怎样的方法算是“好战术”,我想回到了我的思维导图里认知自我的部分所写的:
好的战术能够配合自己的节奏;
好的战术能够是自己喜欢的方式;
好的战术是能让自己乐观的学习感兴趣的领域。
希望爱学习的你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如果对你有用,欢迎打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