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文中说倏和忽未报大地混沌之恩,决定为混沌送上人之七窍。于是乎日凿一窍,七日后混沌因七窍开而死。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子非混沌焉知混沌所需!我想如果混沌知道自己不能开七窍,如果混沌能言,或是通过其他的方式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愿,也许结果就会大不相同啦。沟通这时就显得尤为重要,庄子岂能不知沟通的重要性,也许有些人有些事是难以沟通的,固执己见,自我封闭,自以为是,用吾之感代余之感等等。也许庄子就是遇上了这样的人类似的事。比如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还有常说的“我是爱你呀,一切都是为你好”。
我忘了混沌没有口是不能言的,突然很好奇混沌到底是啥样的,怎么可以如此任倏和忽给自己开七窍而无动于衷,然后无声无息的消失在这个世界?我也很好奇倏和忽本是报恩的行为却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倏和忽未来该如何自处?会不会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如若大哭一场继续如昨,那混沌的死并无多大价值,或许也是有一些价值的,就像鲁迅先生说“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也许混沌就是要成全倏和忽,给倏和忽以警醒吧!
如果要排一场戏我们可以给倏、忽、混沌这样三个角色如何定位呢?混沌死了之后呢?就如娜拉出走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