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告诉岳丈我准备写一篇关于古城的文章,他担心我对古城不够了解,写出来的文字会导致读者误会古城。他准备给我一些有关古城的参考资料,随他踏入书房后,我看见书桌上摊开一堆稿纸,旁边摆放着一本吴川音字典。
岳丈说,这是吴川人编纂的吴川话字典,非物质文化必须用文字保存下来,现在字典的主编又计划编纂吴川话词典,主编通过教育局辗转找到岳丈,希望他参与吴川话词典的编纂。岳丈领回来3000字的任务,对于年近80的老人来说,任务很艰巨,但是岳丈认为晚年仍能发挥点余热为吴川文化的传承做点实事,很有意义,他表示不管多难都要坚持,准备用3年时间,尽自己所能完成此项工作。
岳丈从书架上抽出几本书,告诉我,古城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清朝还出过状元。古城是中华诗词学会授予的诗词之乡。古城有个梅花诗会是属于国家级的,每年均出版诗集,古城的诗词爱好者写的作品都在上面发表。捧着沉甸甸的诗集,想起公园里看见的诗廊,崇敬之情更甚。
翻开诗集,古城人才济济,印象最深是农民诗人林永发,他曾两次获邀到人民大会堂领奖。林永发个子不高,黑黑的,外表很难与诗人联系起来,前些年我见过他一面,有点印象,当时他拿一卷红纸来找岳丈,说是村里过年要写一些对联,只见他跟岳丈为某个字眼推敲了一会,然后把纸留下就告辞了。
《咏竹》
林永发
根扎堤边不染尘,
一生正直守清贫。
风吹雨打枝犹劲,
愿把身躯献庶民。
古城人普遍喜欢舞文弄墨,很多人还能用诗词来表达感情,我书架上有一本书,它是一位儿子在父亲辞世三周年之际出的书,收集了他父亲生前的书法诗词文章,以及他父亲生前挚友及学生们写的悼词,非常让人感动。当时我还以为这是特例,今天我觉得这在古城是很自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