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天概念挑战: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过,而事实上很多人至死,都没有思考过。朝闻道,夕死可矣。每天打磨一个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这是第33天。
我为什么想要打磨喜剧这个概念?
今天星爷的《新喜剧之王》上映,但我没去看,只是又刷了一遍99年上映的《喜剧之王》。时间蹂躏记忆,人们往往会身不由己地忘记,但有些东西例外,它无法抹去,无法淡化,更无法修改。这也是我为什么不看《新喜剧之王》,而要打磨“喜剧”这个概念的原因。
什么是喜剧?
百科上的定义为:
喜剧是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从而引起人们对丑的、滑稽的嘲笑,和对正常人生与美好理想的肯定。
我认可的观点为: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是将自己鲜血淋漓的伤口揭开逗别人发笑,而能被逗笑的原因是因为,观众自己的伤疤已经结痂。
大多时候我们笑的都不是角色,而是在自嘲:《国产凌凌漆》里“我是个杀猪的”;《大话西游》里“那个人好像一条狗”;《喜剧之王》里“死跑龙套的”,都给人这样一种代入感:一天一天的等,一秒钟一秒钟的等,永无止境的等。但是也不知道自己在等什么,应该是等机会吧。最后快要‘死’的时候了,终于有机会了,才发现其实这不是机会,而是个误会。
搞笑需要有很痛苦的经历,那些最悲惨的事情也可以是最搞笑的东西。
我的思考是:
什么才是高级的喜剧?
不喜欢喜剧的人,他们本质上是在讨厌什么?
理解了喜剧,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用?
我的回答是:
很多人对喜剧的认识停留在了最简单的层面,认为它只是形容掌握了一种有趣或可笑且意味深长的智慧,实际上,喜剧应该是一种哲学。人们常说悲喜是两个互动又互补的元素,但在高级的喜剧中,一定存在“孤独”这个最重要的变量系数,它把悲喜都放大了,在这种暗黑又超脱,残酷又温暖的气质中,领会到一种不寒而栗的绝望感。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高级的喜剧就在描绘这样在路上一直默默孤单前行的人。
幽默是对生活的一种主动。不喜欢喜剧的人大多是很被动的人,甚至可能是很专横跋扈的人。其实“狭隘”“自负”“脆弱”和“专横跋扈”都是缺乏幽默感的不同症状,非此即彼,自以为是,狂躁易怒,专横跋扈,其实原因只有一个:面对变化,却无法用主动的态度去应对。
他们在得势的时候滥用自己的权势,而在最底层的时候却轻易放弃自己。那种高处不自傲可随时自嘲自黑,低处不自贱不苟且的品格,是他们所不具备的。
一个一败涂地的人如何赢得尊重?一个卑微的灵魂如何平凡又伟大?不喜欢喜剧的人,是无法理解的。
喜剧让你的认知处于一种“高级灰”精神状态。什么是高级灰?就是高维的灰度认知能力,很少以“非白即黑”“非此即彼”的态度来应对所有冲突和困境,面对任何变化都拥有一种近乎本能的反本能、反常识的精神气质。比如有人挑衅羞辱你的时候,你并没有本能地正面反击或者忍气吞声,一瞬间就抛开了这两种选择,寻找到另外一种反应,并对两难境地给出一个意想不到的态度和解决方案。
实际上,幽默意味着冲突和温和,好的幽默就是温和地冲突,旗帜鲜明地冲突,但是态度是温和的,它将一种很有攻击性的冲突态度,伪装在一种很含蓄与友好的界面之中。即使我们并不喜欢其中的观点,但是我们却无法拒绝对它的界面的激赏。就像你始终对外界的质疑只字不提,从来不论他人是非的选择,就是最大的幽默。
黄秋生说周星驰:你总见他人说他是非,你可曾见过他说过他人半句不是?这种态度就意味着他无心关注这种低维度的一般冲突,这才是做喜剧赋予他的独特品格。所以不解释的品质,也被英国的贵族视为是一种顶级的人格与品质。
再次回忆一下《喜剧之王》中的经典台词吧。
“努力,奋斗”
“你就是个死跑龙套的。”
“其实我是个演员。”
“死跑龙套的。”
“如果你非要叫我跑龙套的,可不可以不要在前面加一个死字。”
“喂,前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
“也不是啊,天亮之后就会很美的。”
我所说的一切都是错的,在我写下这段文字之后,我就开始思考我原先的思考。
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想清楚做明白的人,相互之间在茫茫人海之中,是可以一眼识别出对方的,因为他们知道区别,而与之相对,剩下的人们,自以为所有人都跟他们一样,甚至以为跟他们不一样的是傻子 —— 又当然,既然对方是傻子,对他们来说,貌似也没必要,识别出傻子有什么用呢?
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你有想打磨的概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