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大道东248号是目前的公司Euromoney在亚太区总部的办事处。它很奇怪,在众多的商业大厦中这个building没有自己的名字,就叫做皇后大道东248号。
在前往皇后大道东248号的路上,走出湾仔地铁站,跨过庄士敦道你都会穿过一条不长也不短叫做太原街的商业小道。而太原街这个词经常出现的地方,是介绍香港旅游景点的书中。这是香港最早的商业街道之一,每天一早商贩开始摆摊,行人陆陆续续的通过这条街往自己的office里走,卖早点的爷爷奶奶们准备好港式奶茶和西式餐点。而每次走到这条街都能想到来自太原的summer,跟卖花的小贩一样甜甜的微笑,跟那些都叫不出来名的花一样灿烂。
皇后大道东的英文名叫Queen's Road East,一条带有明显历史痕迹的大道。罗大佑甚至有首歌都叫做皇后大道东,那首歌写的是对香港回归前社会变化的讽刺对这座城市何去何从的感慨,“皇后大道西又皇后大道东,皇后大道东转皇后大道中,皇后大道东上为何无皇宫”,这条大道也就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几经沧海桑田。我觉得我很庆幸,可以有机会每天走在这条道路上感受这里的文化和历史,还有湾仔附近的各种美食。
香港岛是一个很多元化的地方,正是因为感受到了更多的中西方文化交汇才让我对香港有了更深一份体会和感情。在Euromoney的同事,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香港、大陆,为了赚钱这一共同目的走到了这栋大厦里,除了商业,想象不出来还有什么原因让全球化变得更快些。新来的同事Eve,是上海人,交大毕业后去港大读了master然后留在香港工作。问她你当时为什么要留在香港?她说她当时很喜欢香港,可是这种喜爱在逐渐变淡。是啊,在杂草丛生的香港,在优势不再那么明显的今天,在弥漫与部分大陆人火药味的这里,想说爱她也变得越来越难。
过去的大陆人可以称得上为边缘人,man on the brink,还记得甜蜜蜜里面张曼玉对黎明说到要想在香港生存就要学好广东话和英语。之前在港岛西区看房,带我们看房的中介是个上海阿姨,她告诉我她70年代刚来香港的时候根本不敢张口,一张口就怕被人发现是大陆口音,而现在的她操着流利的广东话已经晋身为香港的中产阶级。事实就是这样,想融入学语言。林达《近距离看美国》里说到,边缘人的苦恼在美国新移民中十分普遍,它是两个强势文化聚集在小人物身上产生的悲剧性效应。我们每个微小的个体,都只不过是个挣扎者。为自己的身份骄傲,实在不是一件值得沾沾自喜的事情。
有人说,香港是全世界唯一有老鹰盘旋在天空的大都市。这个城市确实有自己的骄傲和自豪,与自己而言,很荣幸能成为这段transition period的观察和记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