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焦虑,是宝宝成长的必经阶段。在心理学上,分离焦虑特指孩子在6个月以上,与某个亲密情感结系的人(妈妈或者主要照看者)分离时,产生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出现害怕和哭泣的行为。
分离焦虑是一个正常的发展阶段,也是宝宝成长的必经阶段!宝宝的分离焦虑通常从6-10个月开始,持续到3-4岁。宝宝之所以会这样,是认知能力发育的体现:宝宝知道妈妈不在身边,但是妈妈没有消失不见,他开始明白想念的感受了。其实,分离焦虑是宝宝成长中不可避免的一环,需要家长和宝宝一同面对和调整。
应对宝宝分离焦虑,最忌讳的3种处理方式:偷偷走、家长自己有情绪、批评宝宝。分离焦虑,是宝宝的成长,也是家长的一次成长。切不可用错误的方式加深宝宝的分离焦虑。可以试试这3种方法。
不欺骗、不偷溜,正式告别。
有些宝宝正处于分离焦虑的重要时期,妈妈每次出门前,宝宝都会哭闹着,不让妈妈走。妈妈不忍心,会趁宝宝不注意偷偷溜走,突然消失不见,或者欺骗宝宝说妈妈一会就回来了。这样做会加深宝宝的恐惧心理,与宝宝分离时,一定要正式告别,明确告诉宝宝:要去干什么,多长时间回来。虽然宝宝可能听不懂,但是这样可以建立宝宝对妈妈的信任。
告别后,要坚定的离开,不要因为听到宝宝哭闹又回来,一再的告别,反复的安慰,会让情况更难处理。家长也可以借助绘本来帮助孩子缓解分离焦虑。
第二,允许宝宝发泄情绪。
长时间分离对于宝宝而言本来就是一种糟糕的体验,发脾气或者哭闹不止都是正常的。妈妈不妨给宝宝发个语音、视频,陪他聊聊天,问问今天吃了什么玩了什么,还可以分享自己遇到的趣事。耐心安抚的同时,告诉宝宝自己什么时候回去。
替身队友此时也可以抱抱他,跟他说:宝宝想妈妈了是吗?妈妈也很想宝宝,等明天宝宝睡醒觉,就能见到妈妈了!目的就是让宝宝知道,妈妈虽然不在身边,但是时刻都在想他。
第三,高质量陪伴,给足宝宝安全感。
离开,回来,是你和宝宝之间的承诺。“妈妈回来啦!”给宝宝一个大大的暖暖的拥抱。让宝宝通过你的言行感受到,妈妈暂时离开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在家这段时间,也请尽量做到高质量的陪伴,和宝宝做一些只属于你们之间的亲密行为,比如固定由妈妈来给宝宝洗澡,讲故事,哄睡,玩亲子游戏等等。让你们短暂的相处变得特别,也更加值得宝宝用一整个白天来期待。
对孩子坦诚、信守承诺,加上对孩子爱的表达,这才是治疗分离焦虑最好的良药。相信他总有一天会微笑地和你说「再见」,然后转头玩自己的。到那时,你又会不会怀念他曾经对你的依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