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以史为镜
提升人文素质
《清平乐》简介
图片
《清平乐》主要讲了宋仁宗赵祯分别和曹皇后曹丹姝、苗心禾、张贵妃,公主徽柔和内侍梁怀吉的爱情故事。通过对仁宗时期朝堂风云的深度刻画和儿女情长的细致描摹,展现了“第一仁君”宋仁宗赵祯的为政以仁和他的情感欲望。
以有别于以往帝王剧的视角,刻画了一个称职的皇帝,却是“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倾力还原更具烟火气的仁宗。随着宋仁宗生平轨迹的不断推进,一幅气象开阔的大宋画卷也渐渐绘就。
从朝堂宫廷到街头市井,大到家具摆设小到一饭一蔬,《清平乐》旨在以精良的制作水准全景式展现仁宗时期的大国风貌和人文气息,营造出古朴典雅的气韵风格。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集回顾
上集说到郭太后找刘太后哭诉官家不理睬她,刘太后也没办法,就让郭皇后多看书,随后张茂则......
图片
图片
图片
清平乐
第二集|看得明白想周全(九)
图片
“陛下赐李顺容的钗环、簪花等物,被江都知遣人截了下来,换成了与其他太妃相同的金银玉器、滋补药品,只是,只是更增了一支大娘娘亲赐的长钗。”
此刻的仁宗已经反应过来,知道自己身处何种状态,而刘太后与他的关系是谁也离不开谁,他们只能齐心协力,要是这仁宗还一意孤行,非要将生母接回宫,那刘太后不会再退让,
到时候翻覆朝政、腥风血雨可就说不清了。
在这里,要送大家一句话:我们都知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雪中送炭的回报其实远比锦上添花的回报可多太多太多,但是却要看我们有没有一双慧眼,能发现他人之能。
“但是心中的不平不忿,却可借他人、他事宣泄。”
仁宗的这话很有道理,就像很多时候,这女人生气了,她不会跟你直接说,但是她会通过一些举动来告诉你:我生气了,最好快来哄我。比如故意发出很大的声音,比如拿着无辜的物件来指桑骂槐。
而这个时候,你最好的办法就是哄,哄上两句就没任何事了,千万别去跟她讲什么道理,也不要去跟她争吵什么,就算你吵赢了争赢了,那你这对象也没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而宫外晏殊家里,正忙着收拾行李,准备举家搬迁了。
“这旨意还未到呢,您怎么就知道要走啊?”
相对于仁宗的清醒,那他的老师晏殊就更加清醒了。
家里收拾东西的奴仆就不解的问晏殊了:为什么还没有发生的事,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晏殊是如何回答的?说自己占卜算出来的,奴仆就问怎么就没算出要去哪呢?晏殊说自己是学艺不精,所以难猜天意。
可这真的是晏殊算出来的吗?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阑干影入凉波,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晏殊知道自己身为仁宗的老师,在出了仁宗探生母这事之后,不管如何是否有后面他直谏不可升章耆的官这事,他都要被刘太后迁怒,所以,他是知道自己会被刘太后贬官去外地,也明了此刻的仁宗保不住他,为此,晏殊在众大臣前面,故意将送笏板来迟的侍从狠狠抽了一下,迫使侍从摔倒在地,门牙都被摔没了,送给了刘太后一个贬黜他的理由。
图片
图片
图片
那这刘太后也是明白晏殊这做法是为何,夸耀晏殊不亏是先帝留给官家的相才。
而朝堂上,众臣子为晏殊持笏板责打侍从一事开始了辩论会议,嫉妒记恨晏殊的臣子就抓住机会要好好惩治一番,而与晏殊交好的臣子自然就是为晏殊说好话了,就说不用严惩,意思意思罚一下就行了。
这抽打侍从一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就看领导者本身想要干什么。很显然,刘太后是想将晏殊贬黜出京的,故臣子们说再多好话,也没多大的用处,刘太后只要一个贬黜晏殊的理由,而晏殊也将这个理由送到了刘太后手上,刘太后哪有不用之理呢?
从这一片段,我们能看到晏殊作为士大夫“舍身取义”的气节和“当断即断”的通达,他很清楚,在刘太后和仁宗之间必须有一个牺牲者,而这个牺牲者就只可能是他,而晏殊更聪明的地方就是,他不仅看到了方向,还弄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这也是本篇学习的重点:舍身取义的气节和当断即断的通达。
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又有几人能做到晏殊这份上呢?
在这里,仁宗先示好,说自己还小,又涉及重臣,还是太后你来决定吧。
“执国便如执秤,不过是以公而求平,不平则不稳,不稳乃是国之首祸,是以,吾为这一‘平’字须得取舍,晏相为官中直,既能且慧,惜乎少年成名,难免凌傲之气,不屑中下之才,于人过苛,此番严罚,不单是警群臣,也是让晏殊也磨磨傲气,晏殊失仪,不堪为群臣之表率,落枢密副使、刑部侍郎职,改知应天府淮安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