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在山东泰安汶河边的一个小村里,长大以后就远离故乡,年过半百,每每回想起小时候的事情,最有趣的是走亲戚。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真是有同感,那是一个高兴。
过了年,初二就开始了,去老娘家,就是姥姥家,去姨姥娘家,姑老娘家,穿上新衣服,带着礼物,跟着父母,走着去,记得父母还抱着二弟弟。最高兴的是一群表哥,表姐,表弟,表妹。在一起放小鞭,满街筒子跑啊,闹啊,好玩。然而更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夏天我家的亲戚到我家,礼尚往来,体现在最纯朴 的民风里。过年回家看望父母,刚过完难挨的伏天,一进农历七月就开始了,娘家人就换闺女,像今天的回访。
记得一年我姨老娘领着她两个孙子东亚和东生到我家换我娘,我奶奶饭招待他们,东亚哥带来连环画本,我和我弟弟,还有东生表弟趴着一起看,东亚哥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我们就挤在一起看。我弟弟最小,就数他最聪明,记得一次大人给我们出题了,几加几等于几啊之类的,其实是让我和东亚哥算,好像我俩刚上学,我大弟弟在我娘怀里抢答了,等于几 !弄得我和东亚哥像傻子一样傻笑 ,我俩还在摆着手指数呢.记得那天我奶奶油炸小河鱼,炸薄荷叶还有鸡蛋羹等一桌子菜,不知道为什么我和东亚哥吃吐了,所以一直记得。
老表亲走亲戚就更有意思了,奶奶的娘家人是我表叔来的,刚刚记事就会唱:我家的表叔,数也数不清……他们和爹爹都一样,都有一颗洪亮的心。所以我特别喜欢表叔,表叔是很有修养的人,心灵手巧,只是当时成分不好,很晚才结婚.奶奶自不用说,我父亲特高兴,下午早早就做一桌子菜,叫几个要好的哥们陪着开始喝上了,喝酒划拳是不可缺少的,“哥俩好啊,哥俩好啊,五魁首啊,六六顺啊,一心敬你,一心敬你,八匹马啊,巧,巧”节奏抑扬顿挫,一声高过声,配合着有力的手势,喜悦的眼神,划出了半个村子的欢乐和笑声。孩子们也来围观。当时在物质匮乏,精神压抑的表叔随着划拳的口令,把豪气呼出来了,把希望呼出来了。
最后多半喝醉了,夜色已晚,打着提灯把表叔送到村口,表叔拿来的礼物一半拿回去,这是礼节,不能全留下,他说回去吧,我没醉,晃晃悠悠往前走,这时听见村那头有人喊:回来了吗……,我表叔答:回来了……那时的夜很静 ,声音传的远远的 二三里路能听到自己家人的声音.
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不会划拳了,我打电话给我将近八十岁的老父亲说,我再回去炒一桌子菜,你和你的老哥们划拳啊,少喝点?老父亲声音洪亮 ,高兴地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