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人会是完整的。
每个人就像一块凹凸不平的木头,有能使人眼前一亮的闪光点,而同样也有隐藏在内在里的阴晦角落。每个人都会,多多少少,去展示自己引以为傲的部分,而刻意避免触及的阴暗的一面。可随时间推移,人会走近,木头也会慢慢地接触,虽说不深,但也算作对彼此的了解。
从而,会因为一句话,或是一个小小的行为,而暴露了自己羞于见人的缺陷。因为深知自己不可完整,于是有人埋怨,有人妥协,还有人会不断地在他人面前表演。
好在没有人的出生就是固定的模式,也没有木头会保持一种固定的形状。木头可以被锯断、劈开、雕琢和打磨。人也一样,听取他人的经验,在事物的更替中反思,从而逐渐填补空缺以寻得一定意义上的完成。人生一行,何尝又不是一种灵魂的淬炼。
太圆滑或是太有棱角都是不好的。太圆滑的人,圆滑得就像一个木球,无论从哪个方向靠近,都只能接触一个点。总是点到为止,难以深交。而太有棱角的人,就像刚从栗子树上脱离下来的果子,满是尖刺。每个人,不但只能触碰到他的一个点,还会因此受伤,留下痕迹。
不足存在的意义,本不是使得自我趋近完整。而是寻找到另一块木头,去接触、组成、契合、完整。所以,有着长久关系的个体都不是完整的,之所以令人羡慕,不过是有幸寻得另一块契合的木头。彼此有着持久的欣赏,同样也有着数不尽的包容。榫卯结构的牢固本不在于它的平整。
可多数时候的多数人并没有那么幸运,找到恰好适合自己的木头。相遇的多数,认识的多数,贴近的多数,总是存在着与自身难以契合的冲突,或是深处有着各自的缺憾从而造就了彼此难以抵达的沟壑。可契合并不是榫卯才有的专利,毕竟时间是改变一切的工具,磨合冲突、做出妥协、填补空缺。人也会因为另一个人而做出改变
愿意为对方改变,要相信他同样也在为你改变。一世太短,不过几十年间,幸运是少数人的专利,我们大多数都没有足够的光阴来寻找契合另一块。
人生在世,不过是在熙熙攘攘与行色匆匆中去接触无数的点。某个偶然,你会碰到一小块光滑的面,那是一次真正触及,你知道的,他也同样知道的触及。随后彼此慢慢展开,发现越来越多接触。于是有着信心去继续,磨合、妥协、填补,直至契合与完整的结束。
你说自己没有改变,然后你看着他又说,值得去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