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
人类似乎是唯一会笑的动物。研究发现,婴儿每天会笑300次,到了十几岁就下降到平均6次。如果说笑是一种单纯性快乐,则少儿无疑是最快乐的人群。人为什么会笑?至今仍是未解之谜。笑,可能是为了讨好拉拢,也可能是精神紧张的缘故。美国的神经学家研究了半天,只是含糊其辞地说,笑是一种社会行为。
282
何谓真实?变化总让事物今是昨非。在PS技术泛滥成灾之前,“照片只是部分的真实”已经是一种主流的哲学观点。即“肖像照片的主体知道自己正被拍,他们对此的反应也是照片的一部分”,照片是“某种情绪或某个事实被转化成照片的那一瞬间。”从真实程度上讲,录像比照片好一些,但也只是把瞬间拉长了。
283
熟悉的城市,熟悉的地方,呆久了,都会失去新鲜感,所以需要外出旅行,换换环境,也换换心情。这种需求,或许是因为人类的流浪历史比定居历史要长得多。台湾画家陈界仁则另有高论:“如果要谈论一个地方,要么居住不超过10天,要么超过10年。”因为“不超过10天,会有陌生人看东西的特殊经验。”
284
每个人的命运与际遇都不一样。我以为,除了先天原因外,人的后天际遇与雪花的形成十分相似。一来大部分雪花不是六角形的,它们的形状很不规则。二来如澳大利亚科学家卡尔克鲁泽尼基所说:“雪花在形成之初都是一样的,但在下降过程中,随着它们遭遇的温度、湿度,下降速度和气流的不同而变得不同。”
285
现代艺术是一种错乱、无归依、且执意挑衅的存在。上世纪60年代艺术圈的一句口号:“好的艺术必须刺痛人心!”还算有所追求。如今是不择手段的炒作,不顾一切的出新、不讲技术的游戏……什么人都可以搞艺术。据德国人写的《看懂了》一书透露:“目前,德国境内的艺术家人数比矿工或纺织工人还多。”
286
《看懂了》一书编著者塞兰特例举了意大利当代雕塑家卡特兰的例子:卡特兰通过作品《第九个钟头》“亵渎”教皇,让保罗二世的蜡像被石头击中,倒地后,又无助地等待民众救援。卡特兰宣称:“我宁可遭受攻击,也不愿被人们忽视。”塞兰特为此戏谑道:“不过,到目前为止,他还不敢开穆罕默德的玩笑。”
287
现代艺术,更多时候像是一场玩笑。一来如《看懂了》一书作者所说:“这些作品其实短暂易逝,无法留下恒久有轨迹。”二来没有技艺,只是概念或创意。以至让人无法区分:究竟是艺术品,还是工艺品?是生活用品,还是垃圾?再者,才情不足的艺术家需通过炒作增加知名度,而现代艺术离开了炒作,什么也不是。
288
犹太民族无疑是最优秀的民族之一,但犹太人流亡世界各地一千多年、没有祖国的日子,也造就了他们要内部通婚、不合群、爱玩小圈子等特性。美国当代作家埃德蒙•怀特在《巴黎,一个闲逛者的回忆》书中写道:“犹太人自认为作为上帝的选民比基督徒要优越,他们彼此之间的忠诚超过对他们居住国的忠诚。”
289
诗人波德莱尔因继承先父10万法郎遗产,进而开始了随心所欲的奢侈生活,他的家人不得不指定专人监管其财产,按月拨给他200法郎(同时期法国家庭年均收入仅为500法郎)。据美国作家埃德蒙•怀特介绍,波德莱尔是位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他在二十出头时所欠店主的债务,到去世时还没有还清。
290
许多人都知道,单调会让时间变快,新奇会让时间变慢;许多人都知道,记忆常会自欺欺人,时间越久远,虚构成分就越大;许多人都知道,人脑更擅长记忆图像及气味,而不是数字或文字。然而,为何单调的日子总是挥之不去?为何我们偏爱自己的记忆并深信不疑?为何每一个孩子都要读哪么多枯燥乏味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