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亨利做过二十七年惠特斯特布尔的教区牧师,要是遇到这种情况,他往往会说,魔鬼总是随心所欲地引用经文。他记得从前一个先令就能买到十三只上等的牡蛎。”
《月亮和六便士》就在这样一段描述中有些突然地结束了。其实也不算突然,前面早已给出种种暗示了——故事该结束了。
魔鬼总是随心所欲地引用经文。谁是“魔鬼”?斯特里克兰吗?
初始时,我觉得是。那个家伙为了个人的理想,完全抛弃道德礼仪,不可理喻。但是,读到后面,我却突然发现,我对斯特里克兰的看法竟然在不知不觉间有所改变!
虽然我依旧不喜欢这个人,但也没那么厌恶他了。反而,我竟然开始有些同情他,甚至还有些佩服他。
其实,关于谁是“魔鬼”,作者已经给出了他的答案:那些市侩薄凉、贪婪虚伪的人,具体来说,就是斯特里克兰的前妻——在我看来,爱塔更有资格作为斯特里克兰的妻子——以及和他前妻生的一对儿女。
其实,斯特里克兰很可怜。他的理想一直被无视和压制,他的个性一直无法彰显。但他也很幸运,因为不知明的原因点燃了他心中想要挣脱现实那令人窒息的束缚的勇气,并且他找到了适合于他自己的方法——绘画。
不得不承认,斯特里克兰是令人敬佩的家伙——他一旦建立起信念并找到了方法,便开始实实在在地、坚持不懈地、义无反顾地做下去,直到实现他的理想。
为此,斯特里克兰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借助于自身强大的意志和坚毅的性格,他抛弃了世俗观念中的三个“两便士”:
(1)他抛弃了婚姻和家庭——“但我无所谓,亲爱的朋友。无论她想不想离婚,跟我两便士的关系都没有。”
(2)他无视世俗的评判——“如果你觉得一个人的观点跟你两便士的关系都没有,你怎么还会在乎一群人的想法呢?” “你跟我吵架,其实是因为我他妈的根本不在乎你对我的看法。”(英文原版中,这里也提到了一次“两便士”,但和前一句一样,都是在表达他对世俗评判的看法。)
(3)他变得漠视生命——“你真的关心布兰琪-斯特罗夫死活吗?这跟你有两便士的关系吗?”
在世人看来,斯特里克兰充满了争议;但他自己一定是感到很幸福的。布鲁诺船长——斯特里克兰的知音之一——替斯特里克兰把他的感受说了出来:“世上很少有人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的生活朴素而单纯……怨恨和我们无缘,妒忌也是……我确实是个幸福的人。”
斯特里克兰成功了,但他过于极端。相比之下,布鲁诺船长更适合一般人去效仿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