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学习力授权导师」便签输出第3期第4天
今天,我们的拆页来自第二章 「何谓故事」
拆页五 换位思考,换个角度讲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特定的观点,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有的时候是两个或者三个,我们只关注一个)。聆听一个故事,就是短暂地间接与描述者分享他的视角。同一个故事,如果视角不同,意思也会完全不同。
以《三只小猪》的故事为例,无论是让有稻草房子的猪、有木头房子的猪,还是有石块房子的猪,又或者是狼来讲,都是一个不同的故事(道格李普曼在他的书《增强你讲故事的能力》里指出了这一点)。
理论上说,如果你从有稻草屋的猪的角度,给狼讲了一个足够好的故事,狼就会理解这只猪是怎么想的,知道从这间稻草盖的房子里能看到什么。如果这个故事并不比填饱肚子更有价值,无论如何,狼还是会“吹倒它的房子”。如果故事比填饱肚子更有价值──比如说这只猪的妈妈和狼的妈妈是一起在博伊西长大的(我扯得有点远,是吧)──狼就可能会被影响到,让住在稻草屋里的小猪多活上一段时间。
叙述的过程,其实是叙述者和倾听者选择并交流一个特定观点的过程。当你想让人们去“看”他们看不到的东西,一个故事就可以将他们从一个视角带到另一个视角。开阔听众的视野,给他们一个新的看问题的角度,就可以改变他们的想法。
一个财务经理可能只会看到,由于回访客户增多,相关费用水涨船高。对于一个销售经理来说,一个好的故事可以拓宽财务经理的视野,从而让他赞成这些花费。
一旦财务经理“看到”一次回访挽救了大量的订单──嗯,这就带来了不一样的效果,不是吗?
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会引起截然不同的行动。故事就是这样,让别人穿上你的鞋子出门走一遭,可能会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人们大多数的行为都是下意识的。如果你问他为何要做某事,他们会给你一个好的理由,一个听起来很理性的理由,却与真正的原因毫无关系。原因在于,人们通常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决定,更不要说做决定的原因了。
我们之所以那么做,原因很简单,我们从来都是这么做的。或许很久以前,有人告诉过我们要这么做,也可能是某一个瞬间,我们认定了这么做是“正确”的,长此以往,我们便跟着感觉走了。一旦养成了习惯,很少再回头反思。一个好的故事,可以促使我们审视无意识的选择,检验那些未经检验的思考。
「I,重述知识」
1、梳理拆页内容,整理出讲故事的角度有哪几类,并继续头脑风暴,将类别补充到5类以上。
好的故事应该对讲述的特定视角进行预先的充分选择,你至少可以在以下五个纬度自由切换:
1.弱者、受害人视角;
反应出的是:你为TA们叫屈、喊冤,比如平头百姓;被管理、受剥削的劳动者;散户;处在食物链下游的;传统认为的老弱病残孕和农民等;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2.强者、施害人视角;
与1相反,你挺身呼吁:问题都在下面,真是迫不得已,这年头谁是大爷还不一定。例如:政府官僚;资本家、企业主(包工头);证监会、庄家;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农业农村部、民政句、福利机构;公检法、原告方。
3.意欲搅局者视角;
这主要是第三人本着自己的目的,刻意制造1、2两方的冲突,激化某些方面的矛盾,从中渔利。如:受人指使的外媒;教唆者;煽风点火传谣、撺掇的。
4.不偏不倚的中立者视角;
能够同时站在1、2两方的立场,兼顾双方利益,拉近双方求同存异,与3的区别在于4一般没有私利,要有也是多数人共享的利益。如:劝架人、老娘舅;法院、调解委、法医、鉴定人;科学研究实证者;国际关系中的调停、斡旋人。
5.旁观者(上帝)视角。
统观全局、能对前述四类人进行定性、辨析,引导别人理性全面看待复杂问题的智者。例如:独立摄影记者,他们用观察到的真实揭秘污染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社区养老问题。
正好看到热点新闻,出大事了理性就不管用了,你很难说清道明人家都是些啥视角,姑且转一段图文附此:
殴打同学、打人者猝死!
问题来了:按照我国这些年常遇到的事情,死者家属这次回告谁呢?
1、被打者,你没错,他为啥打你?不打你,他会死?
2、老师,为什么不在教室呢?如果在教室会出现这种问题吗?这是渎职!
3、学校,学校被告是常态,我家都死人了,难道学校不应赔偿吗?就算没错,那至少也得承担30%的责任!这个学校的错误起码比无辜的司机大多了!期待即将发生的精彩瞬间,见证奇迹的时刻又又又到了!
每个人脑补任何热点事件两边打起来的热闹样……
2、说说你过去讲故事的角度常常是哪一类,为什么?
屁股决定脑袋,以往多以2、3两类视角为主,代表老板、站在社会中间阶层去看待员工管理、政府行为,以父母身份自居,对孩子多有说教。
「A1,激活经验」
挑选一个你从来不曾尝试过的角度,改编前几天任意写的一个故事。完成后,说说你的感受。
一位工伤员工的倾诉
五年前我进入公司,成为宁波片区一名安拆工人,工作一直不怕苦、不怕累,勤恳努力。记得在温州双井头项目,因为我干得实在,张总特意表扬我,提拔我当机长,慢慢学了点技术又得到转岗。
前年,我随队在绿地项目拆塔,不幸遭遇公司20年来的唯一一起安全事故,还好我当时腿脚快,没有高空跌落,但却整个人卡在上面,手脚多处骨折。
这两年多来,我经历了五次手术,十余次辗转奔波在医院、老家、出租房、分公司、总部,接受治疗或者联络报销、鉴定理赔事务。
我也知道一起违章操作事故不得不让公司买单真的是十分巨大的损失和很不好的市场影响,但作为我个人,承受了身心上如此的痛苦,现在两年多干不了活,脚一瘸一拐的,鉴定出来我也觉得级别定得太低,感觉接受不了,费尽心思回老家疏通关系,送烟送酒怎么都办不下残疾证……
领导们也知道我家里的情况,老婆半疯半傻常年呆在医院,不能理事,我女儿那么小,爸妈年迈,老爸刚胃病治疗,我小学没毕业,名字都不会写,真的有时想想觉得无路可走,未来不敢多想……
我目前的心愿,就是公司依法按照已经缴纳的社保给我合理的工伤赔偿,拿到开个小店养家糊口,把日子过下去的本钱。
我承认,苏经理很负责任,吴经理更是专业律师,他们都要给公司把关,降低成本,监控调解费用,我一个几乎文盲的打工仔怎么能嘴上说得过他们?如果公司领导层都把力气花在对付我们这种苦难者身上,良心何在?
一万两万说实在的对公司经营关系不大,但对我却是生存底线的严厉挑战。
恳请领导尊重我的意愿,满足我提出的索赔要求,最快速度批准付款到位。
我的体会:
特意回避重写之前的个人私事,模拟从我曾管理的下级即工人角度来讲故事,集合了好几位曾经经手处理过的工伤员工的生活境遇,说实话,心灵感触或者准确说观念震撼还是蛮大的。
从别人对着我随口说,跟我一边争吵一边说,到用他的口吻复述一遍,自己去感悟某些字眼的取舍表达,去感受他的情感,他的无奈,无助,愤怒,就全都释怀,并且愿意帮助他了。也对自己一味考虑企业利益,岗位职责的视角有了新的反思与审视。
感谢故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