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鸡猪银行
晚饭端上来了,一盆大粒的玉米粥,一盆熬白菜,还有一碟大葱腌的咸菜。白菜一个小时前还在院子的菜畦里长着,按说绿色有机、营养丰富,可惜清汤寡水、油肉皆无。
”主食呢?“ 尼莫在找。
”什么主食?“ 桂成问。
”就是馒头啦、大米饭啥的。“ 尼莫说。
”那没有,主食就是这个。“ 桂成指了指那盆粥。
也是,这盆粥非常粘稠,盛到碗里都可以用筷子夹着吃,黄澄澄的粥里面还点缀着一些紫色的豆子,看起来味道应该不错。可是,光吃粥能吃饱吗?
”咱家什么时候做大米饭蒸馒头啊?“ 尼莫问。这两天的饭菜不说难以下咽吧,他也实在是有点吃够了。
”那个啊,等过年过节吧。“ 桂成说。
啊?吃个大米饭白面馒头还得等到过年过节?这也太…… 尼莫有点崩溃。
尼莫想起《三字经》里有一句“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他还记得老爸给自己详细解释过:稻是水稻,去了皮就是大米;梁是谷子,去了皮就是小米;菽是豆类的总称,包括黄豆绿豆黑豆五颜六色豆;麦是小麦,去皮磨碎了就是面粉;黍是有黏性的黄米,可以包粽子吃;稷则是高粱,去皮之后可以煮粥也可以做米饭。老爸说这六谷里面如果不算最后一个稷的话,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五谷杂粮”。 老爸还说这里面稻和麦是细粮,好吞咽、易消化;其他的则算是粗粮,含粗纤维多、口感不佳。
没想到爷爷家巧妙的避开了所有细粮的种植,粗粮倒是个个都有;虽说想吃细粮的时候可以拿粗粮换,但价值并不对等,通常3-4斤的粗粮才可以换1斤细粮。
尼莫又想起《三字经》里紧接着的几句是“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爸爸说马牛羊叫上三珍,显然肉质更为珍贵一些;鸡犬豕就是鸡狗猪,叫做下三珍,显然要稍逊一筹。就自己的观察而言,显然爷爷家又巧妙的避开了上三珍的养殖,下三珍里除了狗没有见到,猪鸡都有,为啥还是清水煮白菜呢?
”我们未来做菜的时候都会切点肉放进去,咱家煮白菜的时候都不放肉吗?“ 尼莫低声问桂成。
”一般不放。“ 桂成说。
”那,什么时候不一般?“ 尼莫是真的有点怀念菜里的大肉片了,还有豆角炖排骨……哎呀,不能想,一想口水就快流下来了。
”不一般啊?那得等到过年杀猪的时候了。“ 桂成说。
”非要等到过年吗? 我看猪圈里那头猪也挺肥的了。“
桂成奇怪的看了尼莫一眼,就好像他不正常似的:“ 说什么呢?现在哪能杀猪?还得再养肥一些。咱家一年的开支可就指着这头猪呢。”
于是尼莫知道了这头肥猪银行的重要性。一般在开春的时候,家里会买一只小猪仔,一天三顿的伺候着喂。等到年底一般会长到一二百斤,杀掉后几乎所有的肉都会卖掉,按照当年的行情换回来几百元不等的钱……
“等等,到底是几百?” 尼莫问。
“四五百吧,一斤猪肉也就三块多钱。” 爷爷插话道。
天哪,一头养了一年的大肥猪只能换回四五百块钱! 尼莫心里暗暗盘算:我的压岁钱能买多少头大肥猪呢?
杀猪的当天,家里会毫不吝惜的炖上一锅肥猪肉,家里人和关系亲近的左邻右舍会痛痛快快的吃上一顿。然后猪肉就都卖掉,家里只留下猪头猪血猪油猪下水等边角料。
猪头肉拌白菜心好吃,猪血跟豆腐块似的也好吃,但桂成最喜欢的还是炼猪油这个环节。
猪油其实是从特别肥的肥猪肉里炼出来的,柴禾把大铁锅烧的滚烫,奶奶把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肥猪肉丢进锅里,立刻就发出”滋啦滋啦“的声音。肉块迅速的变小,锅底多出的是一汪黄澄澄清亮的猪肉。猪油被舀进一个坛子里,慢慢的凝固成乳白色的膏状物,以后做菜之前舀上一小勺化开,但不能舀多,这是一年的用量。被炼过的肉则变成了灰褐色皱巴巴的肉干,学名叫做油渣;奶奶会稍微撒上一些细盐,吃到嘴里又香又脆,简直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桂成每次都以帮忙添柴禾为名,行偷吃油渣之实。
平常菜里面也许偶尔会出现几片肉,那是家里最终留下了某些部位不好(如生过小猪的母猪肚子上的肉)或没能卖掉的肉。因为没有冰箱,防腐需要用盐,奶奶会把肉切成肉片,找个坛子放进去,放一层肉撒一层盐。这样处理过之后,肉是不会腐烂,但腌肉的味道实在不敢恭维,即便放到菜里,也不是桂成的首选。
”卖一头猪的这几百块钱就够家里一年的花费吗?“ 尼莫问。
”大的花费差不多,比如我们的学费、买种子化肥农药什么的,小的开支,比如买个铅笔橡皮、针头线脑什么的,就要靠鸡屁股小银行了。“ 桂成说。
鸡屁股小银行就是奶奶养的那十几只母鸡,平时在院子里溜达来溜达去,要下蛋的时候就会跳到外窗台上的一个筐里去趴着。大功告成之后,生怕别人不知道它们刚刚干了一件大事,”咯咯哒“叫个没完,非得奶奶往院子里撒上一把谷子它们才会住嘴。
里屋的红柜子里满满的都是谷子或高粱等粮食,捡回来的鸡蛋平时就埋藏在粮食里面。每当门外有人走街串巷的喊”收鸡蛋喽“,奶奶再把它们一个一个摸出来,出去换回或多或少的一沓毛票。
”都卖掉吗?“ 尼莫问。
“也不是啊,过生日还得吃呢。” 桂成说。
既然鸡屁股也被升级成了家里的两大银行之一,里面的资产自然不能乱动,不过每个人生日这天都可以心安理得的吃一个煮鸡蛋。桂成最喜欢过生日,早上可以吃细面条,面条里一定煮着一个红皮鸡蛋。煮好后捞出来用清水洗干净,接下来就是生日这天最具仪式感的场景:要把鸡蛋从炕沿处沿着炕席轻轻抛出,力度要尽量滚到最里面的窗台根那里,但是最好又不要真的撞上以免撞碎,这个仪式意味着未来的一年会顺顺利利的“滚过去”,然后桂成就可以开心的享用这个热乎乎的人间美味了。
老家习惯于过阴历生日,但桂成知道每个人出生的那天还对应着一个阳历生日。他曾经试图提出分别按阴历和阳历每年过两次生日是很有必要的,但可惜人微言轻,每次都被大人们轻易的镇压了。
“除了生日平常都不吃鸡蛋吗?“ 尼莫问。
”差不多吧,不过也有例外。“ 桂成说。”有时候也会做个韭菜摊鸡蛋啥的,不过次数很少,不好预测多久会有一次。“
尼莫完全明白二姑为啥会在吃鸡蛋的时候瞪小爸爸了。
”对了,还有一种情况,“ 桂成接着说:” 如果受伤了,一般可以吃到烧鸡蛋,据说烧鸡蛋能防止伤口感染。“
烧鸡蛋就是在做饭的时候,把一个鸡蛋放到热灰里,让炉膛里的温度把鸡蛋烤熟。放进去之前鸡蛋要敲开一个小口,不然受热会爆炸。烤的鸡蛋会飘出一股独特的焦香,更让人垂涎三尺。大姑有一次不小心被洒落在腿上燃烧着的灯油烧伤了,一连吃了几天的烧鸡蛋。那几天桂成拿镰刀出去给猪割草的时候,总盼着可以不小心被镰刀划破一个口子,甚至想过自己专门划一下,但鼓足勇气也实在是下不去手。又偏偏天生性格谨慎、技巧娴熟,一直也没有割破过。好不容易有一天爬树的时候手背被树杈划破了一点,自己又费力的给挤出来一点血,兴冲冲的举着手回家跟妈妈说也有伤口了,是不是应该吃一个烧鸡蛋防止感染?妈妈果然很痛快的给桂成烧了一个。
”哎……“ 尼莫不知道说什么好。
尼莫记起之前每天早上跑步的时候,老爸给自己讲过一本小说叫做《平凡的世界》,里面提到过一所学校的饭菜和一个很穷的青年。学校里作为主食的馒头有三种,分别是白面、玉米面和高粱面,从颜色看分别是白色、黄色和黑色,大家戏称为欧洲、亚洲、非洲。菜也分甲乙丙三等,第三等的丙菜是白水煮萝卜或白菜,第二等的乙菜是白菜豆腐炖粉条,第一等的甲菜是在乙菜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些馋人的大肉片。故事里那个很穷的青年连最便宜的丙菜都吃不起,只吃得起主食里最便宜的非洲,还只能吃两个,等人把菜都买光了才敢去偷偷的倒一点菜汤就着非洲吃。
尼莫看着饭桌想:老爸这小时候倒是比故事里的那个青年强点,面前至少还有一份丙菜和不限量的掺了水的亚洲。
他心里暗暗盘算,得想办法尽快回去一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