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在苦难细缝中透出的光

爱是在苦难细缝中透出的光 ——《细雨中的呼喊》

很多时候人生的苦难并不像洪水猛兽那样,汹涌澎湃迎面而来,而是像绵绵细雨看似无害,却一点一点浸透温暖的身体,一点一点吞噬着内心的火苗。细微的爱像是从云朵细缝中透出的光,带给昏暗黑白的世界一点点的光亮,支撑着人们向前走下去。

在余华的作品《在细雨中呼喊》中,以主人公孙光林的视角讲述自己、同伴和家人的故事。孙光林出生在农村一个贫穷没有爱的家庭,兄弟三人,排行老二。为了减少家庭负担,父亲孙广才把送给了别人家。

在离开家之前,有一次孙光林和哥哥发生争执,哥哥用镰刀把孙光林的脸划出了一道口子,当孙光林带着伤口去找父亲,希望父亲可以为自己主持公道,父亲回到家中相信了哥哥的话,以为是孙光林用镰刀把弟弟的脸划伤,害怕挨打所以污蔑了哥哥。最后孙光林被父亲吊起来暴打了一顿。

由此可见,孙光林在家中所有人眼里是不受到重视的,特别从养父母家重新回到南门,孙光林在家中从不重视直接变成忽视的边缘化。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考上大学离开。

读完整个小说,会觉得孙光林的童年好灰暗,再细品时会发现即使这样,也是有一些细碎的温暖穿透笼罩在孙光林头顶上的乌云,照耀着他,给到他继续活下去的动力。

比如在父亲那丢失的信任,后来在养母那里得到。虽然全村人的忽视让自己成为一个边缘人,但幼时伙伴国庆和刘小青及高中时的苏宇,他们陪伴像是一件薄衣,让“淋雨”孙光林的有了生活里的温暖。以至于当18岁孙光林遇见6岁的鲁鲁,也有想为他“遮雨”想法。

我有时会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是“孙光林”,习惯在不同境遇里苦难中生活着,忽略了身边的“光”。

就像是最近去见一个朋友小A,他告诉由于最近精神状态不是很好,就去看了心理咨询师。咨询完后,咨询师给小A布置了一个作业——记录一周每天的心情。

用一句话记录一天的心情,在开心事情后面记录+,不开心的事后面记录-,无聊平常的事记录0。

记录几天之后,小A发现记录本上的不开心比开心的事要多,他拿着记录本默默地思考了一会,把为数不多的开心事都读一遍,在这些开心的事里,可能是朋友讲到了一个笑话;或者是发现了一个新的生活小技巧;又或者是在小区里人工湖边的长椅上静静地发了一会呆;甚至是坐公交车时帮一个没带零钱的陌生人投了一元钱。

这些小小的开心像在黑暗中发出的烛光,一盏一盏的点亮了小A的内心。读完所有开心的事,小A感觉自己总是容易关注太多琐碎又负面的事。

到生活可以像读小说一样细细体会,有时候的爱不一定是来自于亲人或者伴侣,也有可能是朋友,同事,甚至一个陌生人。这些细微的爱也会成为一根救命稻草,支撑我们在苦难的生活中前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