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让生命沉思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理趣。
2.通过对课文的对比阅读,体会说理散文写法上的多样性。
3.引导学生积累自己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思想感悟。
4.从课文论述的哲理出发,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单元教学设想
这一单元主要学习哲理散文。这些散文表现的是作者对于生活和人生的深层感悟,与传统的议论文相比,这些散文没有完整而严谨的论证过程,它强调的是根据感知的事实直接说理,追求说理的形象性和艺术性,因此,它常常运用文学的语言、文学的手段,甚至文学形象来说理,将议论与叙事、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本单元所选的文章,都具有这样的特点,无论是《奴性》中作者对于奴性普遍存在状况的表述,还是《通向友人之路》中作者基于具体形象所做的延伸思考,都具有说理形象性的特点。《懒惰哲学趣话》则干脆用一个故事表达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考。因此,教学本单元,首先应该通过比较阅读,把握说理性散文的共同特点。当然,具体看来,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形式都服务于不同的内容。普里什文采用警句和断章,适于表现零碎的生活感悟,纪伯伦采用了自己擅长的散文诗的形式,形象生动且表现出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而伯尔却主要通过对话,具体彰显两种生活态度的不同。
教学这个单元,除了教材上举出的两点,还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一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对于文章哲理的理解。比如讲授《奴性》时,可以请同学尝试举出历史事件或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例子,说明奴性的诸种形态。鲁迅的作品如《药》《祝福》《阿Q正传》《故乡》,老舍的作品如《骆驼祥子》和《茶馆》等,都可作为相关例证。
二是多多开展讨论活动,使同学在交流与碰撞中,质疑问难,澄清认识。
三是抓住关键语句,细细品味。
【讲读】
长按赞赏码,感谢诸位的鼓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