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女人心、海底针,女孩的心思你别猜,但在唐诗中偏偏有一种现象——男性作者通过角色替代、设身处地以女性视角和心理发言发声。此谓之代言闺情,此类诗被称为代言诗。
比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就是王昌龄为闺中少妇代言。这种现象在唐诗中屡见;当然,在宋词尤其是婉约派词作中更多。
唐诗中张仲素的《秋夜曲》便是这样的代表作。张仲素,中唐诗人,和韩愈、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同时代,做过翰林学士,擅长乐府诗,善写思妇心情。《秋夜曲》: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壁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前两句“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女子听着“丁丁”的漏水声,透过窗户看着一片片轻云飘过月光,想着出征的丈夫,倍觉夜长。用两个叠词形象地表达出暗夜的漫长与空寂。
后两句“秋壁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秋天墙壁里的虫子叫了一整夜,想着还没有给丈夫寄送寒衣呢,明早起来可不要落了霜啊!
最后两句很惊艳,先揭示“秋”,其实未必会寒冷到哪里去,但女子已经开始为丈夫“杞人忧天”式地担忧起来——害怕落霜,给丈夫准备好的征衣还没寄出去呢!体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深深关心和浓浓思念。
这首诗中的“丁丁漏水”“漫漫轻云”“秋壁暗虫”等意象的选取非常有代表性,使人如临其境。而“夜何长”“露月光”“通夕响”说明女主人公一夜未眠。最后过早的担忧“征衣”“飞霜”,展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深沉的爱。
这是一首好诗,意象与意境俱佳,文笔流畅,情感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