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别硬拆工作和生活!一场排球局让我懂了:不用挤时间,也能化解忙碌内耗

前阵子总陷在“工作挤占生活”的焦虑里——白天上课、盯课后服务,晚上要么改作业要么备新课,原本计划的“每周运动两次”成了空话,连散步都觉得是“浪费时间”。直到被主任“硬拉”去打了一次排球,才突然发现:原来工作和生活不用拆得那么清,职场里的一些“非正式活动”,反而能悄悄化解忙碌带来的内耗。

现在想起那晚球场上的笑声,还有喊出“我的球!”时的轻松,突然觉得:职场人要的平衡,从来不是“必须划出8小时给生活”,而是找到“工作里能滋养生活的小切口”。

一开始我抗拒:“连课后服务都忙不完,哪有空打球?”

被主任堵在食堂时,我脑子里第一反应是“找借口”。

“今晚去打排球啊,别再推了!”林主任端着餐盘坐在我对面,语气没商量。我赶紧摆手:“主任,我课后服务结束都快6点了,回去还要备明天的课,真没时间。”他却笑:“课后服务结束正好过来,球场离学校就5分钟路,打1小时再回去,比你坐着备课本效率高。”

我又找第二个借口:“我根本不会打,去了就是捡球的,拖大家后腿。”旁边的王老师插话说:“我去年也不会,林主任天天喂球,现在都能扣几个了!你去了我们还能多个人,热闹。”

其实我真正怕的,是“又多了一件要应付的事”。那段时间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连吃饭都盯着手机看课程表,生怕漏了什么——要是去打球,备课时间就少了,万一明天上课卡壳怎么办?

但主任没给我再拒绝的机会:“就这么定了,课后服务结束我叫你,别迟到。”

走出食堂时我还在纠结,直到站在球场边,看到同事们穿着运动服笑着传球,学生们在旁边跑着捡球,突然觉得“好像没那么压抑”。后来才知道,我之前犯了一个错:把“工作”和“生活”当成了对立面,觉得“花时间在非工作上就是浪费”,却忘了“一直紧绷着,反而会更内耗”。

那场排球局:没耽误工作,反而解了“忙到麻木”的困局

原本以为1小时会很煎熬,结果时间过得比备一节课还快。

刚上场时我手足无措,球过来只会躲。林主任看出我紧张,站在我对面说:“别怕,我把球喂到你面前,你就伸胳膊垫就行,不用想别的。”他真的说到做到——不管我垫得有多偏,他总能跑过去把球救回来,再稳稳传到我面前,还不停喊:“对!膝盖再弯一点,缓冲一下就稳了!”

旁边的李老师也帮我找技巧:“你盯着球的方向,提前迈一步,别等球到跟前再动。”有次我接飞了,学生们跑着捡回来,递到我手里时还喊:“老师加油!刚才那个动作已经比刚开始好多了!”

慢慢的,我敢主动伸手了。有次球朝我这边飞来,我下意识喊了句“我的!”,居然真的接住了,全场都笑起来。那一刻突然觉得“好轻松”——不用想备课的事,不用管明天的课表,只盯着眼前的球,喊出来、跑起来,连呼吸都变顺畅了。

打满1小时离场时,我摸了摸额头的汗,居然没觉得累。回到家坐在书桌前备课时,发现思路比平时清晰多了——之前盯着课本半天想不出的导入环节,现在居然很快就有了点子。

那晚我才明白:我之前的“忙”,其实是“忙到麻木”。一直盯着工作,大脑反而会“卡壳”;而打球时的“专注”,让大脑暂时从“备课模式”里跳出来,反而能找回状态。更重要的是,那种“被大家照顾着”的感觉,化解了“一个人扛着工作”的孤独感——原来职场里不只有“上课、改作业”,还有这样轻松的互动。

职场人的平衡:不用硬挤时间,找“工作里的生活切口”就够了

后来我又去打了几次排球,慢慢发现:原来“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不用刻意去“安排时间”,而是在工作里找“能让自己放松的事”。

比如打排球这件事,它不是“额外的负担”,而是“职场里的非正式活动”——既和同事维系了关系(平时上课忙,很少和其他老师聊天,打球时反而能聊几句家常),又解决了“没时间运动”的问题(不用特意去健身房,课后服务结束顺路就能去),甚至还帮我提高了工作效率(运动后备课更专注)。

这让我想起之前办银行卡时遇到的银行小哥——他其实也在做“工作里的生活切口”:把“办卡”这件枯燥的事,变成了“温和互动”,既完成了工作,又给顾客传递了情绪价值。而我之前总觉得“工作就是工作,不能带个人情绪”,却忘了“职场里的人情味,反而能让工作更轻松”。

现在我不再纠结“要不要挤时间运动”,反而会主动问主任:“今晚还去打球吗?”有时候课后服务结束得早,还会和同事们在球场边多聊一会儿,说说哪个学生最近进步了,哪个知识点难讲——这些聊天看似“没用”,却让我对“当老师”这件事,多了点热情。

我还发现了其他“小切口”:比如中午和同事一起去操场散步,聊10分钟再回办公室改作业,比一直坐着改效率高;比如让学生帮忙整理作业时,和他们聊几句“最近喜欢上什么课”,反而能知道他们的想法,上课更有针对性。

这些都不是“刻意安排的生活时间”,而是“嵌在工作里的小放松”——不用花额外的时间,也不用纠结“会不会耽误工作”,却能悄悄化解“忙到内耗”的困局。

现在我懂了:职场人最怕的不是“忙”,是“忙到没了自己”

之前总羡慕别人“能平衡工作和生活”,觉得他们“肯定时间管理特别好”,后来才发现:真正的平衡,不是“把时间分成两半”,而是“不让工作耗尽自己的热情”。

就像那场排球局,它没让我少备一节课,却让我在“忙”里找到了“自己”——不再是“只知道上课改作业的老师”,而是“能在球场上喊出来、笑出来的普通人”。

现在我不再把“工作”当成“必须完成的任务”,反而会留意“工作里的小美好”:比如学生递过来的一张“老师辛苦了”的小纸条,比如同事打球时帮我捡球的瞬间,比如主任喂球时耐心的指导——这些看似和“教学”无关的事,却让我觉得“当老师”不只是“谋生”,还有“温暖”。

其实职场人都一样,我们怕的不是“忙”,是“忙到麻木,忘了为什么出发”。有时候不用硬拆工作和生活,找一个“能让自己放松的小切口”——可能是一场排球局,可能是和同事的10分钟散步,可能是学生一句贴心的话——就能化解“忙碌带来的内耗”。

就像主任说的:“你以为打球是浪费时间,其实是给大脑充电。电满了,工作起来才更有力气。”

现在我再也不会说“没时间”了——因为我知道,“真正的平衡,不是挤时间,而是让工作里的每一刻,都能悄悄滋养自己”。

今日互动:你职场里有没有“能滋养生活的小活动”?比如和同事一起喝咖啡、午休散步?评论区聊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本周注定是要忙碌的,周一体检,周一到三气排球比赛,周二值日,周四下午初中数学核心团队研修活动在我校进行,要上一节课...
    吴理数阅读 3,954评论 0 3
  • 如果说有一支运动队可以代表我国的民族精神并且凝聚了国人深厚的民族情感的话,我觉得这个答案只能是中国女排。 下面就让...
    子语梵歌阅读 5,203评论 0 0
  • 践行日行一善已有二年多,和全国各地未谋面的朋友一起,记录各自善念善行,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包括...
    Lindalye阅读 4,897评论 1 3
  • 初中二年级的那个夏天,林小雨第一次在电影院里看到了那部改变她一生的排球电影。银幕上,少年们跳跃、扣杀、救球的画面像...
    舜真如心阅读 669评论 0 6
  • 2016.12.09排球风 骑车时,右胳膊使不上劲儿,困疼。都是汽排球惹的祸。 这段时间,单位同事...
    惠风和畅哟阅读 2,256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