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4日 第六组 司慧玲
上午聆听了侯新杰教授的讲座《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方法》,侯教授从新课改的问题说起,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国家课程的补充,是展示学生个性化和主体化的主要渠道,改变教育方式和教育评价模式,以人为本,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为孩子们眼界和思维打开了一扇窗,同时为单一的国家课程起到辅助的功能。校本课程是不是社团呢?在这里侯教授提出社团课程化和课程社团化,挖掘课程的文化内涵,注重课程的补充、拓展、改编、新编及综合,教师作为客体客观世界和主体学生之间的桥梁,需要广博的知识面和清晰的思维,把校本课程以层次式递进式呈现出来,丰富我们的课程,受益于我们的孩子。
下午卜彩丽教授的讲座《在线资源的获取》是一节落地生根的实践课程,卜教授知性干练,从讲座中学习到很多可以直接利用的小软件,现场的看得见的演示让我们瞬间收获满满,虽然科技技术是核心竞争力,但是不能忽视教师技术能力的提升,这些能力的提升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春天,同时卜教授也提醒我们把课堂作为实验田,在课堂中寻找改革的契机,卜教授一直走在改革的路上,我们也在改革教育的路上追风。
晚饭后,我们聆听了王晔教授的《BOPPPS》教学实践课程,王教授讲授详实具体实用,让我以前模糊的概念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更加清晰,明白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层次,并清楚微型课和微课的区别,可以依照王教授的模式迅速成就一节微课的模型。在王教授的展示下,我特别想尝试一下我们美术课上的欣赏课如何进行,因为美术欣赏课一旦上不好的话,和语文课有点雷同,没有学科特色;同时是不是也可以从王教授的模式里得到一些启发,为我的课堂支架提供一些范式,我想只有在做中学才会有更多的理论和经验之间矫正,才会有更多成长空间。王教授的理念像蒲公英的种子散落在新密教师的心田里,愿这些种子在新密的田野里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