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以改革精神和严的要求,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让广大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抓落实上。各地各部门要强化源头让基层减负落实落地、见行见效。
基层减负容易落于“以形式主义整治形式主义”的怪圈,“文山会海”已然成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重要阻碍。着力破除基层负担过重的顽疾,推动督查考核向实处转移、向中心聚力、向发展聚焦,完善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考核机制,杜绝多头考核、繁琐考核、重复考核,做到精准问责、规范问责、严厉问责。要在考核周期上减数量、降频次、缩时长,形成科学的考核流程,加强总量控制和计划管理,切实提高考核实效。涉及同类督查考核事项要合并开展、组团开展,变“多头式”考核为“一站式”考核,实现督考由“一窝蜂”向“一盘棋”转变。在考核方法上要追求规范化、简单化、实效化,坚决杜绝“材料一摞、制度一墙”的现象,重看工作实绩。
不愿担责懈怠思想,照搬照套的机械应用,不费周折的拿来主义都是变相的形式主义。形式主义表现在工作上,症结在作风上,持续为基层减负,当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为首要前提。既要减真负、真减负,避免“假把式”工作;又要去顽疾、重实干。坚持常态与长效相结合,树立“正知而正为”的鲜明导向。要建立长效机制,破除碍手碍脚的制度束缚。切实制定详细的减负清单和落实程序,推动应减尽减、能减必减,牢牢把守精文减会的重要关口,坚决将基层重负反弹回潮的势头扼杀在萌芽状态。
要从源头上根治基层负担过重问题,就要全面优化政府权责配置,持续在减负上做减法,在赋能上做加法,着力构建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边界清晰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要严厉禁止职责任务故意规避、随意下沉、任意摊派,严格执行任务下放申请、审查、考核等程序机制。对于确需下放职责任务的部门,要为基层提供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权力保障,推动管理权限和民生服务下放到基层,确保基层“能接住”“能办好”。要坚持精简效能、优化提升,着力推动基层职能优化、结构再造、人员重组,合理配置和壮大基层治理队伍,增强基层组织的承载力和战斗力,实现责任与权力的均衡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