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丹丹老师讲的课,还没来得及听。第三期的课又如约而至了。现在我要补的课实在是太多。加之,白天的时间没有好好地统筹好。导致晚上下班回到家手忙脚乱的。每天的小练笔,我是一直坚持着,已经13天了。还是蛮开心的。不管写的怎么样?不管内容有多肤浅?不管文笔有多么地低劣?但我既然不懈地写到今天,并能勇敢地面对自己写作方面的浅陋,本身已经很好诠释了坚持的意义。我每天真是把写作当回事,每天固定花一段时间与自己面对面的交流。这与我而言,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哈哈!此处应该有掌声!先自恋一下。
不过,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时间的分配问题。我现在是无法跟上丹丹老师的节奏的。看到小伙伴接连不断地在群里发些日课和准则,又或是书评。自己的慢节奏很难跟上。内心是惶恐不安的。这样的慢节奏导致我没办法融入到群的讨论了。我试图不断地弥补之前的任务,却发现完成了昨天的任务,今天的新任务尚未完成。就这样,在狂补课的道路上一路飞奔。恶性循环,陷入怪圈。我以透支明天时间为代价,来弥补之前的缺失,这种做法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困境中无法挣脱。
以上种种让我想起了一本书,名叫《稀缺》。书的副标题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为什么一个忙碌的将永远忙碌下去?为什么贫穷的人始终穷困?作者认为一切的一切,最大的推手是“稀缺”。稀缺让忙碌和贫穷的人们,一直无法走出这个恶性循环的框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用好“余闲”。何为“余闲”?就是有足够多的时间或有足够多的金钱。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在精神上或金钱上、时间上,都被穷困所困扰。我们越关注到这一点,反而离更进一步的穷困越近。“余闲”的理论告诉我,要善于取舍,要对突发事件保留一定的余闲。当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了一个新的理论,就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的实践,探索,摆脱自己的束缚。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