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0日,新福建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全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场会在上杭举行》。文章强调,要统筹城乡治理,着力提升乡村善治水平,持续完善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健全完善乡镇管理体制,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让乡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可见,基层治理的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
加强党的领导,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动力。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持续完善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健全完善乡镇管理体制,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是加强基层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必然要求,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基层治理“主心骨”作用。党组织是乡村治理的核心力量,其领导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乡村治理的成效。要做好基层治理工作,就需要完善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机制,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村级协商机制、群团带动机制、社会参与机制等,形成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的乡村治理格局。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党员在乡村治理中亮身份、作表率,带头遵守村规民约,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矛盾调解等工作,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强化党的建设,为基层减负“松绑”。形式主义是基层治理的大敌,它耗费了基层干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了基层工作的正常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中央明确要求为基层减负,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精兵简政,持之以恒把这项工作抓下去。 我们要深刻认识形式主义的危害,坚决反对形式主义。精简文件会议,严格控制文件数量和篇幅,提高文件质量;减少不必要的会议,能合并的合并,能套开的套开,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规范督查检查考核,整合督查检查考核事项,严格控制总量和频次,改进方式方法,注重工作实绩和群众评价,避免多头检查、重复检查,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同时,要建立健全为基层减负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形式主义的监督和问责,对搞形式主义的单位和个人严肃查处,形成有力震慑。
全面从严治党,营造基层风清气正“好生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是解决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突出问题、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要健全各负其责、统一协调的管党治党责任格局,深化基层监督体制机制改革,把纪检监察同对基层巡察结合起来、同各方面监督统筹起来,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打通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要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开展经常性的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建立健全基层监督体系,整合基层监督力量,发挥好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理财小组等监督组织的作用,形成监督合力,确保基层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持续完善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健全完善乡镇管理体制,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协同推进。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抓实干、久久为功,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为乡村振兴和基层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基层治理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