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朋友新买了一处房,在交完首付后,我们聊了聊房贷,聊了聊学区房,最后又延展到未来孩子们的考学情况。
不知是我自己现在没有孩子,还是对这方面研究不够透彻不够深入,我竟忽然发现现在这一代孩子们竞争竟如此“激烈”。
为何如此说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在我印象中,孩子上学学习乃至最后升学考择校等,这些问题全凭孩子自觉,全凭自身态度是否足够端正。但经我与朋友的一番对话后,我的这些观点竟是被逐一推翻了。
1、好的学片决定了孩子周围的环境
周围环境包括什么?师资力量、教学环境、学生们的素质,更甚还包括了他们的家长素质…
不得不承认的是,良好的教学环境确确实实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好坏与否,而周围学生的素质高低也的确会带动孩子向上或向下。但为什么家长的素质又会影响到我孩子的学习呢?
我朋友的观点是,一个高素质且财力尚且不错的家长会同样选择让他的孩子去往更优的环境就学,而高素质的家长也会利用自身财力让孩子学习到更多更好的知识…
这么一想,好像是没毛病?
2、老师“轻松”,家长“很难”
老师只负责课上教学、督促并指导,可下了课放了学,孩子学不学习,学习态度端不端正就不归老师“管”了…课后辅导以及提高则需要家长督促完成了。
于是,很多家长开始疯狂给孩子报补习班、提高班、兴趣班… 只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不输在起跑线上。
以上,为朋友“学习好约等于‘拿钱砸’”的观点。
但我仔细想了想自己以前是如何过来的,小学、初高中全凭自觉,课后的补习班也只针对于偏科短板,确实会选择去重点中学,但也只能凭自身实力去考取…
老师依旧还是那个老师,学生也依旧还是那个学生,哪儿不一样了呢?
可能是家长吧。
都是不愿让自己孩子输在起跑线,都是想让孩子去往更优秀的地方生活学习,都是明白教育是第一要务…
所以,只好拼财力为自己的娃争取到更好…
这里,我不敢说哪一种教育观点教育理念更对更好,却只能感慨一句当生养孩子与金钱挂钩后,一切都变得不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