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越来越体会到“土豪小学生”这个词的含金量了。
如果遇到小学生,可千万不能轻视他的购买力,譬如某地盲盒店长前不久遇到的“胶州小土豪”。
有个小姑娘来店里买盲盒,出手十分阔绰,不仅大手一挥花上万买盲盒,还会把昂贵的重复版随手送给同行的小伙伴。盲盒店长震惊过后,谨慎的问小姑娘:家长是否知情、家里情况怎么样?
小姑娘把妈妈给自己的转账截图发给盲盒店长,表示自己每个月的零花钱都是上万,花几千跟花一元一样,根本没啥感觉!
确定了小姑娘的富二代身份,盲盒店长才放下心来,没想到钱还没热乎两天,小女孩的妈妈就气冲冲的进店“讨要说法了”。
小女孩的妈妈表示,对于女儿偷偷转钱买盲盒根本不知情,何况商家遇到这样的事应该第一时间联系家长,没有监护人同意,这种消费怎么能算数呢?一定要把钱退回来!
盲盒店长也感到委屈,自己作为商家已经尽到了提醒与核实的义务,是小女孩自己表示“家里有矿”,“不差钱”。并且小女孩的盲盒都拆封有磨损,不能再次销售了,退款的要求的确强人所难。
听到这个回应,小女孩的家长顿时火冒三丈:她只是个孩子,她说家里有矿,就是家里有矿吗?我们家整天入不敷出,这一万块钱可不是小数目!
最后,考虑到小女孩的家庭情况,盲盒店长出于人道主义退还了大部分款项。看到这事的网友纷纷为店家抱不平:
出了这样的事情,把责任全归于店家显然不公平,家长也该承认监管的缺失,不能用借口“她只是个孩子”,就轻松掩盖自己对孩子金钱教育方面的不足。除了平台和商家做好监管,家长也需要好好学习下,怎么防患于未然。
去年年初,贵州12岁的孩子为了买游戏装备,偷偷转走爸爸卡里的27万发给骗子,警方问男孩:“你难道不心疼钱吗?”孩子说:“我对社交软件上的钱没有概念,以为它就是一个数字”。
不可否认,随着现金使用的减少,很多孩子甚至不认识人民币,只知道支付时的数字变化,加上有些家长怕小孩乱花钱,较少让孩子接触到钱,导致有些孩子在金钱物质上的认知少之又少,对他们来说钱只是个数字。
他们不知道一百元对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只知道一百比一元能买到的东西多,当父母说“没钱了”的时候,他们会觉得“手机里有钱”、“银行里有钱”,他们花钱的时候根本没有感觉和概念。
家长不妨大胆地告诉孩子家里的经济状况,让孩子知道,这些钱都来之不易,每一块钱都是父母付出努力赚来的。在日常生活里,家长也可以给孩子一些现金,通过日常购物的形式教孩子认钱,同时要让他知道手机支付和现金支付并无不同,都要深思熟虑后再支出。
12岁的孩子,其实已经知道不经家长同意私自转钱是错误的行为,那为什么这个小姑娘不主动问妈妈要钱买盲盒,而是自己偷偷转账?
原因就在于她知道就算跟妈妈说了,妈妈也不会同意给钱让她去买盲盒。而她又没有赚钱的途径,才会选择提心吊胆的“偷钱”。
针对这方面,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靠劳动赚钱的途径,让孩子通过正经途径也能得到钱。之前,霍启刚在微博分享了孩子帮他洗车的照片,这是他们的家庭周末活动,帮爸爸洗车,妹妹可以奖励好吃的,哥哥可以赚零花钱。
芒果想起自己在读小学的时候,有一年暑假就被芒果妈送去茶园去体验采茶,忍着大太阳辛苦采了一下午,才赚了两块钱,从那以后芒果就体会到两块钱赚起来也是很辛苦的,在花钱的时候也不会再大手大脚了。
如果孩子没有体会过赚钱的辛苦,也就了解不到通过劳动赚取收入的踏实和快乐。所以,家长可以让孩子独立洗碗、打扫卫生,换取相应的报酬,并告诉孩子通过自己劳动赚到的钱就可以合理支配。
等孩子清楚体会劳动价值和回报之后,孩子就会考虑用几个月的劳动报酬买一个盲盒或其它玩具是否值得。慢慢地,孩子会养成合理规划自身花费的好习惯。
买盲盒的小女孩被网友指责虚荣心作祟,但其实虚荣心是儿童时期的普遍现象,这时候的孩子自我认知能力差,还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往往还会高估自己,总觉得别人有的我也应该有,自己应该比别人强,从而喜欢处处攀比。
现实中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会更希望借助外力在攀比中获得自信,如果孩子有了攀比心,没有父母的及时引导,当孩子无法维持自己的攀比心时,就会通过不当手段来获取。
在新闻报道里,买盲盒小女孩的妈妈也说,因为家庭原因,只有周末的时候能陪着女儿。所以深度剖析这个事件,根源是女孩缺乏陪伴安全感缺失,从而希望从物质方面寻求安全感的支点,并采取了错误的方式获得物质来源。同时,与妈妈缺乏沟通,使得她的攀比心理未能得到及时修正。
对此,家长可以从四个方面引导孩子的心理:
1)多陪陪孩子,给孩子建立足够的安全感;
2)和孩子真诚地沟通交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孩子了解自己、排解压力;
3)认可孩子,少抱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安全的成长环境,还要身体力行地告诉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可以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4)可以引导孩子将攀比转化为动力,将孩子的竞争意识引导到学习、才能、意志力等方面。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大环境下,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引导尤为重要。毕竟,在这个案例里,孩子偷偷转家长的钱买盲盒,家长可以选择找店家理论并要回钱。但这让店家在无形中成为无辜的“受害者”,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虚荣心、错误的金钱观已经树立,这些很难在一朝一夕纠正过来。
好的家庭教育,总是体现在细节。“12岁女孩3天花上万买盲盒”的热点背后,值得所有家长深思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您怎么看待本文案例?可以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