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纪录片《零零后》,最伤感的是锡坤在成长中的变化,闭上眼睛依旧能看得到拼接镜头中锡坤从2岁到13岁的眼神变化,小时候灵动的、充满好奇、探索欲的眼神,到初中时那个有些茫然、失去光彩的眼神,让人觉得特别的心痛。最开始的时候,因为只看了《零零后》,我把这种变化更多地归结到家长——锡坤的妈妈身上,我觉得他的妈妈要负起很大的责任,因为妈妈在锡坤的生活中参与过多,把长大了的锡坤还是当小孩子看,尤其是在和纪录片中一一的对比之后。一一的妈妈和一一的相处就像是一对朋友,相互联系而又独立,而锡坤在初中的时候跟他妈妈还是一种依赖关系,连在夏令营碰到问题都需要妈妈来救场。当时看完就觉得锡坤妈妈在孩子的生活中参与得过多、保护得过多,而导致锡坤现在这样一直不适应与他人的相处。
后来,继续看了张同道导演同系列的纪录片《小人国》和《成长的秘密》,我的观点发生了变化。
尤其是在看完《成长的秘密》第一部中锡坤在芭学园的生活和第二部中锡坤上小学的生活之后,我强烈地感到锡坤在幼儿园和小学所接受的教育的不同,我甚至觉得这种不同对他带来的影响比他的妈妈还要大许多。这种不同的背后,还隐藏着一条线,家校教育理念的一致或冲突,带给孩子的影响极大。
在芭学园里,锡坤大多数时候也是那个“老师指令之外”的孩子,他有他的探索兴趣和世界,大家都在画画的时候,锡坤喜欢跑到其他教室去探索空间和物体;大家都在蒙氏教具室工作的时候,锡坤更想要抛洒珠子......但是在芭学园,大李老师理解他,呵护他的探索欲,芭学园的老师平和地对待锡坤的一切行为,在接纳中的探索之后,才给予规则建构的引导,先释放再疏导,这是芭学园大李老师及其团队在以孩子本身的发展为重的理念上所带给锡坤的教育。特别喜欢芭学园校车上那句标语“孩子是脚,教育是鞋”,不是削足适履,而是让鞋子适应脚,让脚舒服。
而锡坤的妈妈在家的做法,无疑是与芭学园的教育理念相一致的,理解孩子,保护孩子的天性。锡坤小时候在家搭窝,锡坤的妈妈能理解到“可能他怀念以前在子宫里的感觉”,可以说有这样的理解,以及在家里创造环境给孩子探索,已经是做得很好了。但是有一点,在镜头里没有出现,我不知道是没有拍摄到,还是锡坤妈妈没有去做到,就是芭学园里大李老师是保护探索的天性和社会性规则的引导是同时进行的,而在锡坤妈妈与锡坤相处的片段里,没有看到规则的引导。
到了小学,情况发生了变化。镜头中所展现的锡坤上小学的第一天,锡坤在课堂里有点“格格不入”,他很难坐得端正,也很难完全按照教师的指令去做出相应的行为,他还在他的世界里。而教师的做法,也不再是像大李老师那样,理解锡坤的行为并进行引导。也许,是老师觉得这个年纪的孩子应该懂得规则了?纪录片里没有对小学老师的采访,我不得而知。我只看到镜头里,锡坤的行为要么是被忽视的、要么是被阻断的,而在他的旁边,许多同学因为能遵从教师的指令而被冠以“榜样”和“聪明”的标识(这在芭学园里是不可能出现的)。镜头里的锡坤,在小学班级里的锡坤,眼神是迷茫的。我想他不理解为什么小学是这样的,很显然,锡坤不适应小学生活,锡坤所接受的小学教育也不适应他,他每天都不情愿去学校,他每次放学后都急冲冲地奔向他家中那个自由探索的天地。
锡坤的妈妈也意识到了这种不同,她在“我想保护孩子自由探索的天性”与“适应学校的生活”中努力协调。也许是方法不对,也许是真的和这个学校的理念相差太大,锡坤的妈妈并未处理好这种平衡,她自己也陷入了矛盾与紧张中。锡坤幼儿园时期的妈妈,面容是舒展的;而锡坤越长大,镜头中的妈妈的面容越来越显现出愁容。对于她来说,孩子的天性与学校适应既无法平衡,也无法取舍,甚至我觉得她在用尽一切努力来弥补锡坤在学校里没有获得的快乐。她把重担都背负在自己身上,她成了锡坤最主要的、也可能是唯一的知心人、安全场所。最后变成了,锡坤的妈妈对孩子很好,心里也很累,她既想把孩子背在肩上,让他安全、快乐、自由地成长,又觉得自己负重透不过气。
锡坤的成长过程已经不可逆,而留给我们其他为人父母的则是更多的反思。
从学校教育来看,许多时候,老师眼里的好孩子,可能是他们的天性还算适合传统的学习,也可能是他们被规训得很适应这种环境。但是像锡坤这样的孩子,他就是特别特别爱物的探索的人,怎么办呢?有没有合适的学校教育去满足他?在锡坤的纪录片里我没有看到,我也不知道在锡坤生活的环境周围有没有这样的学校。这样的学校又是不是普通的家庭能负担得起,能承受得起的,这样的学校又是否对家长是透明可接近的?家长真的有自由择校的权利吗?家长对学校的运作和育人是知情的吗?
从家庭教育来说,保护孩子的自由探索天性,与适应学校生活,适应这种传统的学校生活之间的冲突,到底该怎么去协调?家长能做什么?与教师沟通?抑或是换学校?当孩子与既有环境不平衡时,家长怎么帮助孩子去平衡?是帮助孩子去适应,还是顺应孩子的脚去重新选择合适的鞋子?
这就涉及到好多好多舒服的难题,一个孩子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事情,确实还有社会很多资源的事情,可能很多家长很幸运,她的孩子不会出现去学校里适应不良的情况,但是总是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性格的孩子,不一样的天性的孩子,他们在学校里遇到了这样的问题,那么这样的学生他到底该怎么办?家长该怎么办?
我自己作为一个家长,我感到很难,哪怕我自己学过教育。我想着如果锡坤是我的孩子,我能做得更好以帮助他更好地发展吗?也许在保护他自由探索的时候,作为家长可以教给他一些适应的规则,但是如果这个学校,真的跟孩子的天线以及兴趣十分的不同,我们做家长的又该怎么办?是继续去适应还是去选择?如果是选择,我们有这样的权利和能力,或者是资源基础吗?现在的我,想起这个,觉得困难重重,也因此理解了锡坤妈妈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