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轻谁重》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学期一单元第二课。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发现物体的特征,掌握了如何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学会了轻重这个科学词汇。

学生进入科学教室会看到讲桌上的天平,教师直接问孩子们看到了什么,孩子会说天平,有的会说秤。告诉孩子们这个是天平,问一问大家是否知道天平的作用。由此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谁轻谁重。

活动一:出示五种物品的图片,老师分别展示五种物品,小木块和塑料块一起展示,小橡皮和大橡皮一起展示,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小木块和塑料块大小相同,材料不同;小橡皮和大橡皮材料相同,大小不同。

请孩子们将上面五种物品排序,最轻的记录为1,最重的记录为5,将预测结果填写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展示几位同学的学生活动手册,发现大家的结果不太一样。请大家思考为什么?应该怎么做?

有的班会说掂一掂,有的会说用天平。对于对于说用天平的班级,可以请他们思考没有天平怎么办。最终指向任务二—掂一掂。

任务二:掂一掂

请大家用两只手掂一掂上面的五个物品,重新进行排序,填写活动手册。说好要求再分发材料。

展示几个组的结果,发现掂一掂结果和预测结果还是有差距,每组的结果也不完全一致。请大家说怎么办。这是就提出用工具-天气。

请大家说说天平怎么用,起来回答的同学会说怎么秤,但不知道调平和参照物,这里可以给同学讲解调平给参照物。

活动三:称一称

显示同学们的结果,让大家思考哪种方法最准确。

问题和改进:讲解天平使用时,会有学生玩器材,需要加强大家的规则意识,请小组长做好管理工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