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刷书《自由学习》。这本书的作者是卡尔.罗杰斯,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他在教育、自信、心理治疗、冲突解决以及和平等领域都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他以其来访者中心疗法中的同理心、严谨的研究、16本著作和200多篇专业论文,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他最著名的作品有:《论成为一个人》、《来访者中心疗法》、《自由学习》、《存在的方式》、《卡尔.罗杰斯论人性权力》、《卡尔.罗杰斯论会心团体》和《成为伴侣:婚姻及其他》。
卡尔.罗杰斯之前也刷过他的其他几本书,比如《论会心团体》,比如《论人的成长》,他的写作比较有特色的一点是,都是用第一人称,有大量的案例,然后加上他的点评,概念性的定义不多,所以想找那种一眼就看出来的金句并不容易,但是细细体会,就会感受到一些虽然语句简单却让人深有体会的东西。
下面是第一章的学习卡片:
一:学生采访(原文):
我真希望一年365天,我们天天都能去学校(三年级学生,普莱斯顿,西弗吉尼亚州)
我的老师会认真倾听我说话。(六年级学生,纽顿,马萨诸塞州)
他们不是逼你前进,而是帮你前行。(七年级学生,芝加哥)
.......
在20世纪90年代,作者花了6个月的时间寻访了费城、芝加哥等地的师生,以了解他们对学校的看法。以上是孩子们的话。作者访谈之前,对公共教育体制感到心灰意冷,然后从这些孩子们的脸上和话语里,作者看到了希望,开始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经过对一所所学校的比较、一个个孩子的分析,罗杰斯发现了讲他们及其促进者联结成出色的学习社区的纽带:
一、学生希望得到信任和尊重。
二、学生希望成为学校这个大家庭的一部分。
三、学生希望教师成为帮助者。
四、学生想有承担责任的机会。
五、学生需要自由,但不是放任。
六、学生需要人文关怀。
七、 学生希望教师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成功而不是失败。
八、 学生需要自主选择的权利
感受和思考:
学生希望得到信任和尊重。信任和尊重,是每个人都追求的吧,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尊重、得到信任。一个人,没有得到信任和尊重,要么可能就自暴自弃,认为自己不值得、不配,不敢去追求美好的事物,要么就可能对社会、对别人报有仇恨心理,可能会不择手段的或者没有理智的去做一些事证明自己,希望以此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前两天看了一部电影《无名之辈》,大抵讲的就是一些无名之辈寻求尊重和信任的故事。陈建斌演的保安一直想立功当协警,在工地挖了把枪,要交给队长立功,结果枪被掉包了,队长根本不相信他。后来想着帮警察破案,去夜总会审小姐,结果又被抓,所有的人以为他嫖娼,不信任他。为什么他会执迷于当协警呢?在女儿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的保安大叔,其实也希望自己是女儿心目中受人尊重的英雄吧。
而剧中那两个憨贼,更是因为混的不如意,想通过抢劫,赢得自己心上人的心,然后走上人生的巅峰时刻,结果,智商不够,抢了一袋模型机!连抢劫都抢不好的人,有谁会尊重你、信任你?
学生希望教师成为帮助者。同理,作为父母,我们可能也需要成为孩子的帮助者。儿子刚才写作业,写田字,孩子爸一看到他没有按照笔顺写,马上就大声吼:全部擦掉重写!小家伙委屈的直掉眼泪。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不是高高在上的命令与打击孩子,而是帮助孩子,引导他去发现更合适的做法是什么,信任他能够做好一件事,当然更要尊重他本身的成长规律。当我们把重点关注在孩子做的好的地方,那么这些好的地方就会越来越多,而把注意力放在不足上,我们可能会发现孩子有越来越多的不足。
二、课堂上有太多观光者(原文):
许多学生就像课堂上的参观者或观光者,走马观花地学习各种观点,毫无自己的理解,也未曾投入其中。
感受和思考:
这两年付费学习很流行,很多人报了很多课,但是结果,并没有走上财富自由之路,也并没有让自己的学习得到价值变现。看到今天这句话,道出了本质,我们的不停学习,其实只是在走马观花的学习那些各种观点,接收各种纯粹的信息流,并没有把这些信息流转化为指导自己行动的法则。
最简单的就是但凡上过小学都背过的卖油翁,说的“无他,唯手熟尔”,简单的6个字,我们有多少人重视过这6个字?我已经不记得小学时候学这篇文章的感受了,但是确实没有把这句话当做人生的做事准则来看。现在想想,当时自己应该也只是当做信息流来对待了吧!
18年下半年,跟着船长梁晓玲学习,接触到了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就是她会启发每个人做出自己的思考,以多元视角的方式输出自己的思考,没有对错优劣,重在每个个体的自身体验,这样的方式,让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受益匪浅。
感谢遇到船长梁晓玲,让我开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